冬夜难为晓,山中晓益迟。
鸡鸣谷响答,月落树阴移。
秉烛观书罢,临轩问政时。
独思夙兴者,毋乃太奔疲。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及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对诗歌进行赏析。

首联:冬夜难为晓,山中晓益迟。冬夜寒冷,难以天亮,山中更加昏暗。“冬夜”点明季节,“难为晓”写出了作者因天气寒冷而难以天亮的困顿之状;“山中”点出地点,“晓益迟”写出了因天寒日短而天亮得更晚的无奈之情。

颔联:鸡鸣谷响答,月落树阴移。听到鸡叫山谷回应,月亮下山树影移动。“鸡鸣”点明时间,“谷响”是听觉描写,写在寒冷的冬夜听到鸡鸣声和山谷回声,让人感觉更冷;“月落”点明时间,“树阴移”是视觉描写,写看到月亮落下时树阴移动,让人感觉更冷。这两句既写了环境的清冷,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凄凉。

颈联:秉烛观书罢,临轩问政时。手执蜡烛读书完毕,临窗询问政事之时。“秉烛”点明时间,“观书罢”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在昏黄的烛光下读书至疲倦结束的情景;“临轩问政”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内容,表现了诗人勤政爱民的品质。

尾联:独思夙兴者,毋乃太奔疲。只想着那些早起的人,恐怕他们太劳累了。“夙兴者”,即起得早的人,也指勤于政事的人。“毋乃太奔疲”是反诘句式,意思是“恐怕他们太劳累了”。诗人借以表达出自己的苦衷。

【答案】

示例:冬夜寒冷,难以天亮,山中更加昏暗。听到鸡鸣声和山谷回声,让人感觉更冷。看到月亮落下时树阴移动,让人感觉更冷。

译文:

冬季夜晚难以天亮,山中更显昏暗。听到鸡鸣声和山谷回声,让人感觉更冷;看到月亮落下时树阴移动,让人感觉更冷。

秉烛读书直至疲倦,临轩向人询问政事。只想着那些早起的人,恐怕他们太劳累了。

赏析:

首联写冬夜寒冷难天亮,山中更是昏暗难辨物象。第二联写听到鸡鸣声和山谷回音,感受到山中的严寒;看到月亮落下后树影移动,感受到山中的寒冷。

三联写自己因读书至疲倦,所以放下手中的书,来到窗前,与别人一起讨论国事。四合诗中抒发了自己为国家治理而辛勤努力,却常常感到疲惫不堪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