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径入林闾,花宫地最初。
涧馀春雪脆,窗引竹风徐。
山静我来惯,天高佛喜居。
两年违相好,五髻只如如。
【注释】
- 天成寺:在今四川江油县,唐代名刹。
- 寻径入林闾:指进入寺院。
- 花宫:花簇中的官殿。
- 涧馀春雪脆:春天的雪还留在山涧。
- 竹风徐:竹叶轻摇的声音,形容清风徐来。
- 山静我来惯:指作者已习惯了这里的静谧。
- 天高佛喜居:指佛教认为天高而清净,佛住其中。
- 两年:两年前。
- 五髻:指头上的发饰,即佛家所讲的五髻。
【赏析】
《天成寺其一》是诗人对天成寺的一次游览,表达了自己对佛家的仰慕和对佛家的虔诚信仰。诗人通过描写寺院的景色、环境以及自己的感受,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首句“寻径入林闾”,点明了自己的目的地——天成寺。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进入寺院后的第一眼所见:花宫地初。这里的“花宫”是指寺院内的花草树木,而“初”则暗示着这些花草树木刚刚开放,生机勃勃。这一句既描绘了寺院的美景,也为下文的游览做了铺垫。
诗人转向了寺院内的其他景物:“涧馀春雪脆,窗引竹风徐。”这里,诗人用“春雪”、“竹风”等词汇,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春雪虽然已经消融,但留下了一丝清冷;而竹叶轻摇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寺院内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在游览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寺院的静谧之美:“山静我来惯”,这是对自己多年生活在这里的一种自我认同。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对佛家的敬仰之情,认为这里是修行的最佳场所。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家的虔诚信仰:“天高佛喜居”。这句诗表达了对佛家教义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
《天成寺其一》这首诗通过对天成寺的描绘,展示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院内外的自然风光,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人也通过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传达了自己对佛家的敬仰和对佛法的认同。整首诗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