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寒雨为雪,霭霭继霏霏。
四野连银海,千峰掩翠微。
不嫌桃蕊冻,暗喜麦苗肥。
谢赋董家法,消闲即景挥。
【注释】
山寒雨为雪,霭霭继霏霏:山间寒冷,雨水变成了雪。雾气缭绕不绝于天地之间。霭霭(yǎn yǎn):云雾弥漫的样子。续:接连不断。霏霏:飘洒的样子。
不嫌桃蕊冻,暗喜麦苗肥:桃花的花瓣虽然被冻住了,但是麦苗却长得又肥又有生命力。
谢赋董家法,消闲即景挥:谢灵运曾说过:“赋以述志,诗以达情。”我效仿他,用诗来抒发我的情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春,诗人在洛阳时作。首联写洛阳三月景色;颔联写洛阳四野连成一片银海;颈联写洛阳千峰掩映翠微;尾联写诗人用董其昌的画法,把洛阳美景挥毫泼墨。全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首联“山寒雨为雪,霭霭继霏霏”是说洛阳的山岭上覆盖着一层薄雪,而山上的云雾也像雨后一样,纷纷扬扬,笼罩着整个山谷。“霭霭”是形容云层浓密,遮蔽了阳光。“霏霏”是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这两句描写了洛阳春天里美丽的景色。
颔联“四野连银海,千峰掩翠微”是说洛阳郊外的田野上铺满了白雪,就像一片银海。千座山峰隐藏在苍翠的树木和云雾之中,难以辨识。“银海”是指田野上的积雪。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洛阳春天里的景色。
颈联“不嫌桃蕊冻,暗喜麦苗肥”是说洛阳的桃花因为被冻住而显得有些凋谢,但是麦苗却长得茁壮有活力。“麦苗肥”是说麦苗长得又肥又壮。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里万物生长的赞美之情。
末联“谢赋董家法,消闲即景挥”是说作者效仿王羲之的书法,用他的笔法描绘出洛阳春天的美丽景色。这里的“谢赋”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董家法”指的是董源的画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用诗歌来表达他对洛阳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追求自然之美、追求真实之情、追求艺术之韵。这首诗是一首成功的咏物诗,它成功地将洛阳春天的美丽景色融入其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景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