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可傲骄阳,如何羞月光。
西池王母绶,南国美人妆。
望去云笼户,引来蝶过墙。
红芳届三度,残暑岂能长。
夜合花用元微之韵
赏析清代乾隆皇帝诗作《夜合用元微之韵》
- 诗歌原文
乍可傲骄阳,如何羞月光。西池王母绶,南国美人妆。望去云笼户,引来蝶过墙。红芳届三度,残暑岂能长。
- 译文注释
- 乍可傲骄阳:形容夏日烈日高照下的骄傲与自满。
- 如何羞月光:表达对月光的羡慕与自愧不如之意。
- 西池王母绶:暗指古代传说中的西池神母赐予的珍贵绶带。
- 南国美人妆:描绘南方美女化妆的美丽景象。
- 引过去云笼户:形容云彩如同屏障般笼罩着窗户,引人遐想。
- 引来蝶过墙:比喻蝴蝶轻盈地飞过墙壁,增添了诗意与美感。
- 红芳届三度:描述花朵盛开三次,即经历了三个季节的美景。
- 残暑岂能长:表达夏天炎热天气难以持久的观点。
- 关键词解释
- 骄阳:强烈的阳光,常用来形容夏日的炽热。
- 羞月光:形容因害羞或不自信而不敢直视月光。
- 云笼户:云彩遮盖住窗户,形成幽静或神秘的氛围。
- 蝶过墙:蝴蝶轻盈飞行的景象,常被用来象征美丽或轻盈之物。
- 红芳届三度:形容花朵盛开了多次,通常用于赞美自然之美。
- 赏析
- 本首诗歌以“夜合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季夜晚的美丽景色和植物的独特韵味。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和意义。诗人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诗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清代乾隆时期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情趣。此外,诗歌还蕴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追求,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