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更潺潺,琴音大地间。
东阳原有乐,月面却无山。
忘耳听云梵,栖心揖黛鬟。
饮光如悟此,不复破微颜。
静宜园二十八景诗其五 璎珞岩
滴滴更潺潺,琴音大地间。
东阳原有乐,月面却无山。
忘耳听云梵,栖心揖黛鬟。
饮光如悟此,不复破微颜。
注释:
- 滴滴更潺潺:形容水滴声如同琴音在大地间流淌。
- 琴音大地间:指琴声在大地之间回响。
- 东阳原有乐:指东阳的乐音或乐曲原本就存在。
- 月面却无山:指月亮的表面并没有山峦。
- 忘耳听云梵:形容专心致志地倾听云中传来的各种佛家经音(云梵)。
- 栖心揖黛鬟:形容心灵栖息于青黛色的发髻上,比喻内心的平静与专注。
- 饮光如悟此:比喻领悟到了某种道理或境界。
- 不复破微颜:不再追求表面的繁华或浅薄之美,追求更为深刻和真实的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通过对璎珞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中微妙而美丽的景观。诗中的“滴滴更潺潺”形容水滴声如同琴音在大地间流淌,营造出一种平和、悠扬的氛围。接着,“琴音大地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声音的存在感,仿佛大地本身就是一个乐器,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东阳原有乐”可能是指东阳地区的传统音乐或乐曲,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然而,诗人通过“月面却无山”这一对比句,暗示了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传统元素,转而追求物质层面的满足。
最后两句,“忘耳听云梵”和“栖心揖黛鬟”,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他用心聆听自然的声音,将心灵寄托在青黛色的发髻(象征内心的宁静)上,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喧嚣,寻求精神寄托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映,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