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凉俯碧漪,秋到已先知。
清露花间坠,微风竹外吹。
湖光新裂帛,山色自疏眉。
一岁平分去,流阴惜者谁。

《六月二十九日作》是清朝乾隆皇帝创作的两首五言律诗。接下来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1. 乘凉俯碧漪,秋到已先知:在清凉的时候,低头看到碧绿的水波纹漾,秋天的到来已经让人感到一丝预感。
  2. 清露花间坠,微风竹外吹:清晨的露水从花丛中落下,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清新的声音。
  3. 湖光新裂帛,山色自疏眉:湖面上的光影如同崭新的丝绸被撕裂开来,山峰的颜色如同眉毛般清晰。
  4. 一岁平分去,流阴惜者谁:一年的光阴仿佛已经平分给了四季,人们不禁要问谁能珍惜这短暂的时间。
  5. 注释与译文: 诗句注释:这首诗描写了夏日午后在湖边乘凉时所见到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面碧波荡漾、秋意渐浓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 湖水:湖水清澈透明,波光粼粼,宛如一面镜子。它映照着天空的云彩和远处的山峦,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诗人站在湖边,静静地欣赏着这幅美丽的画卷。
  • 秋意:秋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在空气中,树叶开始飘落,果实成熟。诗人感受到了秋天的凉爽和丰收的喜悦。他闭上眼睛,聆听着秋风的声音,那是大自然的交响乐章。
  • 时光:诗人感叹时间的宝贵,一年的时间仿佛已经被平均分配给了四季。春天的花朵、夏天的阳光、秋天的果实、冬天的雪花都各有所长。然而,它们都在不断地流逝,无法挽留。这种感慨让诗人感到惋惜不已。
  1. 赏析: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六月二十九日作》不仅描绘了夏日湖边的美景,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岁月无情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了一首传颂千古的佳作。

《六月二十九日作》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沉思考。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激发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