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云登峻阁,披树俯青皋。
糁径憎繁絮,随波惜败桃。
佩文依竹素,得句应松涛。
咫尺会心处,然疑濮与濠。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

  1. 诗题和作者:这首诗的题目是“暮春静明园杂咏 其三”,作者是清代诗人王士禛。

  2. 诗歌内容:本诗为王士禛对静明园中的自然景物所作的描述。

  3. 逐句释义

  • “梯云登峻阁”:登上高耸入云的阁楼。
  • “披树俯青皋”:在树木掩映下俯视清澈的河流。
  • “糁径憎繁絮”:路上的繁花让人感到厌恶。
  • “随波惜败桃”:随着波浪流逝的败落桃花让人惋惜。
  • “佩文依竹素”:佩玉挂在竹子上,象征着清雅。
  • “得句应松涛”:得到诗句应该如同松涛般响亮有力。
  • “咫尺会心处,然疑濮与濠”:在咫尺之遥的地方,似乎可以会心一笑,但却又让人疑惑是否像濮水、濠水那样清澈见底。

我们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赏析:

第一联:梯云登峻阁,披树俯青皋

  • “梯云登峻阁”:形容山势高峻,云雾缭绕,如同攀登云端的阶梯一般。
  • “披树俯青皋”:站在树下俯视着宽阔的河面。
  • 注释:这里的“峻阁”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建筑或山峰,而“青皋”是指绿色的河面或田野。
  • 赏析:通过描绘登山和俯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壮丽景色的赞叹和向往。

第二联:糁径憎繁絮,随波惜败桃

  • “糁径憎繁絮”:路上的花朵繁多,让诗人感到厌恶。
  • “随波惜败桃”:随着波浪漂流而失去的败落桃花让诗人感到惋惜。
  • 注释:繁絮指的是繁花,败桃则是指凋零的桃花。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短暂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沉思。

第三联:佩文依竹素,得句应松涛

  • “佩文依竹素”:佩戴着玉佩的文人依偎在翠绿的竹子旁边。
  • “得句应松涛”:得到诗句应和着松涛的声音。
  • 注释:这里提到的“佩文”指的是古代文人的饰品,而“竹素”则是竹子和纸张,用来写作的工具。
  • 赏析: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自然意境,以及他对自然界的赞美之情。

尾联:咫尺会心处,然疑濮与濠

  • “咫尺会心处”:在距离很近的地方就能达到心灵相通的境界。
  • “然疑濮与濠”:然而又让人疑惑是否像濮水、濠水那样清澈见底。
  • 注释:濮水和濠水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清澈河流,常用来比喻纯洁无瑕。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复杂和矛盾。

这首诗通过对静明园内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整体上,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细腻,是一首优秀的写景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