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是残春际,赏多望雨时。
几曾开席对,偏觉伴愁宜。
例惹晴绵妒,谁将锦幕披。
花神容借问,富贵竟胡为。
牡丹
盛是残春际,赏多望雨时。
几曾开席对,偏觉伴愁宜。
例惹晴绵妒,谁将锦幕披。
花神容借问,富贵竟胡为。
注释:
- 盛是残春际:意思是在春天的末尾,牡丹花开得正盛。
- 赏多望雨时:意思是在欣赏牡丹的时候,往往希望能有雨,以增加观赏的乐趣。
- 几曾开席对:意思是从来没有在宴会上看到过牡丹被摆放在桌上。
- 偏觉伴愁宜:意思是觉得牡丹特别适宜用来陪伴忧愁。
- 例惹晴绵妒:意思是牡丹的花蕊仿佛在嫉妒晴朗的天气,因为晴朗的天气会使得牡丹显得更加艳丽。
- 谁将锦幕披:意思是是谁将华丽的帷幔披上了牡丹,这里的“锦幕”可能是指装饰牡丹的花布或者绸缎之类的布料。
- 花神容借问:意思是想要向花神请教,为什么牡丹这么美丽。
- 富贵竟胡为:意思是不明白,为何富贵之人会选择如此低贱平凡的事物来装点自己的家园,即不解其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牡丹盛开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牡丹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人通过描绘牡丹在春天的末尾、在宴会上的摆设,以及它与忧愁相伴的形象,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高洁。这些意象都暗示了诗中蕴含着一种对美好事物追求和赞美之情。
诗人通过询问花神为什么偏爱牡丹,以及探讨为何富贵之人会选择这种平凡而低贱的事物来装点家园,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反思。这些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类情感的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高洁,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