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是残春际,赏多望雨时。
几曾开席对,偏觉伴愁宜。
例惹晴绵妒,谁将锦幕披。
花神容借问,富贵竟胡为。

牡丹

盛是残春际,赏多望雨时。

几曾开席对,偏觉伴愁宜。

例惹晴绵妒,谁将锦幕披。

花神容借问,富贵竟胡为。

注释:

  1. 盛是残春际:意思是在春天的末尾,牡丹花开得正盛。
  2. 赏多望雨时:意思是在欣赏牡丹的时候,往往希望能有雨,以增加观赏的乐趣。
  3. 几曾开席对:意思是从来没有在宴会上看到过牡丹被摆放在桌上。
  4. 偏觉伴愁宜:意思是觉得牡丹特别适宜用来陪伴忧愁。
  5. 例惹晴绵妒:意思是牡丹的花蕊仿佛在嫉妒晴朗的天气,因为晴朗的天气会使得牡丹显得更加艳丽。
  6. 谁将锦幕披:意思是是谁将华丽的帷幔披上了牡丹,这里的“锦幕”可能是指装饰牡丹的花布或者绸缎之类的布料。
  7. 花神容借问:意思是想要向花神请教,为什么牡丹这么美丽。
  8. 富贵竟胡为:意思是不明白,为何富贵之人会选择如此低贱平凡的事物来装点自己的家园,即不解其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牡丹盛开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牡丹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人通过描绘牡丹在春天的末尾、在宴会上的摆设,以及它与忧愁相伴的形象,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高洁。这些意象都暗示了诗中蕴含着一种对美好事物追求和赞美之情。
诗人通过询问花神为什么偏爱牡丹,以及探讨为何富贵之人会选择这种平凡而低贱的事物来装点家园,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反思。这些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类情感的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高洁,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