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丛才熠熠,柳岸渐飞飞。
飘迥疑无质,迎秋渐有辉。
舟行随秉烛,人近不燃衣。
腐草犹然在,前生认是非。

萤火虫在芦苇丛中开始闪烁,柳岸边逐渐飞来飞去。

飘忽不定似乎没有实质,迎着秋天却渐渐发亮。

船儿随同手持的蜡烛行驶,人靠近却不点燃衣物。

腐草仍然存在,前生的事情还是能辨认是非。

注释:

  • 萤:一种昆虫,夜晚发出绿色或蓝色的光芒。
  • 苇丛才熠熠:指的是芦苇丛中开始有萤火虫闪烁。
  • 柳岸渐飞飞:柳树岸边萤火虫逐渐飞来飞去。
  • 飘迥疑无质:形容萤火虫在空中飘动时仿佛没有实质性。
  • 迎秋渐有辉:迎接秋天的到来,萤火虫的光芒逐渐变得明亮。
  • 舟行随秉烛:指小船在夜晚航行时,人们会手持蜡烛照明。
  • 人近不燃衣:当人们靠近时,不需要点燃衣物来取暖。
  • 腐草犹然在:指即使已经腐烂的草上仍然有萤火虫的光。比喻前生的记忆或影响仍然存在。
  • 前生认是非:意指即使是前世的事,也能通过这些光点辨认出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末秋初自然景象的诗。诗人以萤火虫为载体,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首句“萤”字开篇,点明了主题;二句“苇丛才熠熠,柳岸渐飞飞”,形象地勾画出了萤火虫飞舞于芦苇与柳树之间的场景,给人以宁静而美好的感觉;三、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萤火虫在夜空中的飘荡与变化,增添了诗意与想象空间;五、六句则通过“舟行”与“人近”两个动作,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的亲近与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诗人通过“腐草犹然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延续与轮回,富有哲理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