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霭隐寒舂,银花缀碧松。
鬖髿绵入夜,酝酿恰宜冬。
扣砌听逾积,瑶林想欲封。
诗裁思白战,节候应黄钟。

【注释】

暮霭:傍晚的雾气。隐寒舂:掩映着的寒冷的春光。银花:像雪一样的花朵。缀:装饰。碧松:青翠的松树。鬖髿(yíng yú):形容头发蓬松。绵:连绵不断。酝酿(niàng rǎng):比喻准备、聚集。逾积,指越积越多。瑶林:玉树琼枝,比喻高峻的山峰或树木。白战:指白色的战马。黄钟:古代音乐术语,五音之一,代表中央宫调。节候:节气与气候。

【译文】

傍晚的雾气掩映着春色,像雪花一样洁白的花朵装饰着绿松。夜色中,发丝如绵般地连绵不绝,正适合冬天的来临。敲击台阶上的积雪,听着它们一层又一层地累积,想象那如同仙界的瑶林。用白色战袍裁成的纸笺,正好对应这应季的节令,仿佛是黄钟大吕奏出的和谐之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间景致,以及作者对这美景的感悟。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幽远空灵,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首联“雪”字点题,以“暮霭”、“隐寒舂”营造了一种朦胧、静谧的氛围,营造出一种静待春天到来的期待之情。颔联“银花缀碧松”,将雪花比作银花,形象生动;“碧松”则暗示了季节,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颈联“扣砌听逾积”,通过描写声音的变化来表现积雪逐渐积累的过程;而“瑶林想欲封”,则是对山间景色的进一步描绘,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尾联“诗裁思白战,节候应黄钟”,以“诗裁”比喻诗意,以“思白战”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两句“节候应黄钟”更是将这种美感与自然的节律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初冬山间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诗情画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