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坞桃花绽,仙源又见春。
夕阳归牧下,牛背笛声频。
霞染山腰暗,烟笼柳眼新。
刘君若相访,此是避秦人。
《题张雨森画屏十景·其二·花源牧笛》是一首出自清朝乾隆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和赏析:
原文:
林坞桃花绽,仙源又见春。
夕阳归牧下,牛背笛声频。
霞染山腰暗,烟笼柳眼新。
刘君若相访,此是避秦人。译文注释:
- 林坞桃花绽:“林坞”指的是山林间的小谷,“桃花绽”描绘了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
- 仙源又见春:“仙源”可能指的是一个如仙境般的美丽地方,“又见春”表达了春天再次到来的喜悦。
- 夕阳归牧下:“夕阳”通常代表着一天的结束,“归牧”则指牧民回家放牧,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觉。
- 牛背笛声频:“牛背”指的是牛背上的人物,“笛声频”形容笛声连续不断,营造出一种音乐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 霞染山腰暗:“霞”是晚霞,“染”是染色,“山腰”是指山的腰部,“暗”表示傍晚时分的光线较暗。
- 烟笼柳眼新:“烟”是烟雾,“笼”是笼罩,“柳眼”指的是柳树的眼睛,“新”表示新的或者刚刚出现。
- 刘君若相访:”刘君”可能指的是一位友人或客人,”若相访”表示如果对方来访的话。
- 此是避秦人:“避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远离战争或政治动荡的地方,“人”可以理解为人物或游客。
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诗中出现的自然景物、人文情感以及历史背景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