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是读书舍,人非静憩人。
禽鸣如话旧,花舞解怀新。
艺圃有馀乐,琴斋无点尘。
拈题清兴永,欲去重逡巡。
舍是读书舍,人非静憩人。
禽鸣如话旧,花舞解怀新。
艺圃有馀乐,琴斋无点尘。
拈题清兴永,欲去重逡巡。
注释:
舍是读书舍,人非静憩人。
舍:这里指书房,也是作者的居所。读书舍:指的是读书的地方。
人非静憩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主人,不是那种悠闲自在、静享时光的人。
禽鸣如话旧,花舞解怀新。
禽鸣如话旧:鸟儿的鸣叫好像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
花舞解怀新:花儿随着风的节奏翩翩起舞,给人以新生的感觉。
艺圃有馀乐,琴斋无点尘。
艺圃:指花园,也可以指文人雅士的聚集地。
余乐:多余的快乐,指在这里得到的愉悦感。
琴斋:指弹琴读书的地方,这里指书房。
无点尘:没有一点尘埃,形容环境干净整洁,没有杂念。
拈题清兴永,欲去重逡巡。
拈题:提起笔来作诗,拈取题目。
清兴:高雅的兴致,指写作时的心境和灵感。
欲去重逡巡:想要离开却又依依不舍,徘徊不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通过对书房内外环境的描绘和对生活情趣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第一句“舍是读书舍,人非静憩人”,诗人开篇就点明了自己的居所——书房,但这里的“人非静憩人”却与通常的理解有所不同。这里所说的“人”,并非那些悠哉游哉,静享时光的人,而是那些忙碌于学业或事业中,渴望知识、追求进步的人。这一句既揭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也为接下来的描写打下了基调。
接下来的两句“禽鸣如话旧,花舞解怀新”,则是对书房内外景色的生动描绘。鸟儿在树梢上欢快地歌唱,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花儿随风翩翩起舞,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里的“话旧”和“解怀新”分别描绘了鸟儿和花儿给人的不同感受。鸟儿的歌声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感到宁静而怀旧;而花儿的舞姿则让人感受到新生的气息,让人忘却烦恼,心情愉悦。
第三句“艺圃有馀乐,琴斋无点尘”,则是进一步描绘了书房的环境。艺圃(即花园)有着无尽的乐趣,让人流连忘返;琴斋(书房)则保持着一种洁净的状态,没有一丝尘埃。这里的“馀乐”和“无点尘”分别描述了艺圃和琴斋的特点。艺圃的乐趣无穷无尽,让人陶醉其中;琴斋虽然简朴,但却能让人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宁静。
最后两句“拈题清兴永,欲去重逡巡”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拿起笔来作诗,心中充满了清新的兴致;想要离去却又依依不舍,徘徊不前。这里的“清兴”和“重逡巡”分别描述了诗人的心境和行动。清兴是指心中的那份纯净和喜悦,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而重逡巡则反映了诗人对这份清兴的珍视和留恋,以及对离别的不舍。
这首诗通过描绘书房内外的景象和抒发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一个热爱学习、追求知识、珍视生活的美好景象。同时,诗人的情感也得到了充分表达,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生活的感悟,都透露出一股清新脱俗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