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信夜来传,秋光故可怜。
蝉声稀柳外,日影到窗前。
宿暑风催远,寒芳露浥鲜。
朝来凭赏处,不觉叹流年。
【诗句解读】
- “秋信夜来传”:秋天的消息在夜间悄然传来。这表达了诗人对秋季到来的预感,可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或是自然景象的微妙变化。
- “蝉声稀柳外”:稀疏的蝉鸣声从柳树之外传来。蝉声稀少可能预示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到来,而柳树作为秋天的典型意象,其声音的变化也是秋季的一个重要标志。
- “日影到窗前”:阳光的影子投射在窗前。这句话反映了白昼的时间逐渐变长,阳光变得更加明亮,是夏天向秋天过渡的一个标志。
- “宿暑风催远”:残留的暑气被风驱散,天气开始转凉。这里的“宿暑”指的是夏天残留的炎热,而“风催远”则描绘了秋风带来的凉爽感觉。
- “寒芳露浥鲜”:秋天的露水湿润了新鲜的花朵。这里的“寒芳”指代的是秋天的花卉,而“露浥鲜”则描绘了秋季植物生长状态的变化,以及自然界中清新的气息。
- “朝来凭赏处,不觉叹流年”:早晨来到欣赏风景的地方,不禁感叹时间的流逝。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译文】
秋信随风夜至,晚霞映照秋光美。
蝉声渐稀柳影长,日影斜照入窗扉。
夏日余热随风去,秋露沾湿新花枝。
晨起漫步赏秋景,不觉岁月如梭逝。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立秋时节的自然景色和季节变化的细微感受。首句“秋信夜来传”,不仅传达了秋天来临的消息,也预示了季节更替的自然过程。接下来的句子,如“蝉声稀柳外”,“日影到窗前”,都细致地捕捉了秋天特有的氛围和景象,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美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从夏末到初秋的过渡,以及自然界由繁茂转向萧瑟的过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季节变化的元素,如“秋信”、“秋光”、“日影”,以及具体的自然景观(如“蝉声稀柳外”、“寒芳露浥鲜”),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秋意和深深的怀旧情绪。
最后一句“不觉叹流年”,更是点明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见的对时间无情流逝的哲思。整首诗虽短,但情感丰富,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