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何颜面,江东一腐儒。
父书空满箧,母线尚萦襦。
穷巷惭南阮,骚坛厕小邾。
世人憎爱错,不卖椟中珠。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写怀”,然后明确写怀诗的特点,即通过写景抒发感情.最后明确写怀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等.注意分析诗句中景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览镜何颜面,江东一腐儒”,诗人在照镜子的时候看到自己,不禁感到惭愧,因为他是江东的一个腐儒,一个没有出息的书生.

“父书空满箧,母线尚萦襦”,家中书籍多得可以装满一只箱子,母亲还用线缝制衣服.

“穷巷惭南阮,骚坛厕小邾”,他感到惭愧的是住在贫寒的陋巷里,像南阮那样贫穷.在文学上没有什么成就,只能在骚坛上做个小角色.

“世人憎爱错,不卖椟中珠”,“世人”指当时的社会风气,“憎爱错”指的是世人对于读书人的态度.“椟”是装玉器的小盒子,比喻读书人的才华和价值被埋没.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大德年间(公元1297年前后),时作者任建德路总管府同知.诗中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对那些只知钻营利禄而不知学问真谛的人表示了不满和批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愤世嫉俗的情绪.

首联点明题意,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诗人在照镜子的时候看到自己“览镜何颜面”,不禁感到惭愧,因为他是江东的一个腐儒,一个没有出息的书生.

颔联两句描写家中藏书之富,“父书”、“母线”皆喻其家学渊源.“父书空满箧”表明父亲一生好学;“母线尚萦襦”则暗示母亲也颇有学问.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家庭的文化氛围,也表明了诗人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颈联写诗人在社会上的处境.“南阮”为东晋时期士族清谈误国的典型形象.“小邾”为春秋时期鲁国一个小诸侯国,后来被楚国所灭.这里用这两个典故来讽刺社会上一些趋炎附势、投机取巧之人.“惭愧”二字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心理状态,也暗含了他对当时官场黑暗的不满与愤慨.

尾联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世人憎爱错,不卖椟中珠”.诗人认为,世上的人大多只看重名利而不注重实际学识,所以才会像“世人”那样对读书人抱有偏见.因此要指出他们的错误,不要像商人那样把珍贵的人才当做无用的东西卖掉.

此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开头就写诗人自我反省,自叹身世,表现出一种悲凉之情。中间又写自己身处乱世,不能施展抱负。结尾处发出感叹:世人都憎恶读书人的才能,就像商人一样把宝贵的人才当成无用的东西卖掉。全诗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之情。

【答案】

示例:我站在书房前,面对镜子,发现自己的容貌实在令人难以恭维。我不过是江东的一个平庸的书呆子罢了,既无才气又无见识。我的父亲虽然有满箱的书籍,但是这些书对我毫无用处。母亲的针线活还在我的衣襟上绕来绕去,可我已经没有心思去管它了。我在穷困的小巷里行走着,羞愧得像南朝阮籍一样落魄。我在骚坛上混迹,只是个小角色,无法施展才华。世人都在错误地看待读书人的才能,就像商人一样把宝贵的人才当成无用的东西卖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