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濯足已多年,忽梦乘槎到日边。
慰母昔闻毛义檄,赠君今授绕朝鞭。
河山感慨新亭泪,风雨凄凉宝剑篇。
翘首嵩云天万里,归秦梅鹤举家仙。
公义私情两不偏,分明去就事争传。
未忘宗悫乘风志,犹忆兰成射策年。
北望中原悲逐鹿,西瞻浪泊感飞鸢。
虬髯肯向扶馀老,棋弈长安一着先。
【注】扶桑:神话中日神居住的树木,也泛指日本。
译文:多年没到过扶桑洗脚了,忽然梦见乘着木船到了日本。
注释1:扶桑:神话传说中,日神居住的树木,也泛指日本。
赏析:诗人久居海外,突然收到蔡先生携眷渡华的消息,自然十分激动和惊喜。首二句写自己在海外生活多年,忽又梦到乘木船到了日本,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注】毛义,即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
译文:慰母昔闻毛义檄,赠君今授绕朝鞭。
注释2:毛义:即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曾与赵胜(平原君)率军救秦,秦军退败后,毛遂按剑直上,迫使秦割地求和,并自请为使者,持地图至咸阳与秦王谈判,终使秦国撤兵,毛遂因此名闻天下。绕朝:春秋时吴国将领,因救郑有功被封于绕地。
译文:慰母昔闻毛义檄,赠君今授绕朝鞭。
注释3:毛义、绕朝:典故出处及解释。
赏析:这里以毛遂和绕朝作比,赞扬蔡先生不仅文才出众,而且武功高强,足智多谋,有勇有谋,是值得尊敬的朋友。
【注】新亭泪、宝剑篇:都是典故出处及解释。
译文:河山感慨新亭泪,风雨凄凉宝剑篇。
注释4:新亭:地名,在今南京附近,三国时建业失陷后,东晋士族常于此设宴作乐。
译文:感叹山河易主,悲叹世事沧桑。
注释5:宝剑篇:指屈原作《怀沙赋》时,曾用“怀石沉江”来比喻自己的死志。
赏析:诗人感慨时事沧桑,悲叹山河易主,表达了他对祖国命运前途的担忧。
【注】翘首:抬头仰望。
译文:仰头望着万里嵩云,归去的路途遥遥无期。
注释6:翘首:仰望的意思。
赏析:这句诗写诗人远望中原的情景,表达了他渴望早日回国的心情。
【注】未忘宗悫乘风志,犹忆兰成射策年。
译文:没有忘记宗悫的乘风破浪之志,还记得李膺的射策考试之事。
注释7:宗悫:南朝宋人,少年时就有大志壮心,曾说过“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话,后来果然成为一代英杰。兰成:李膺,东汉时人,年轻时就很有才华,曾做过郡吏、尚书郎等职务。
赏析:这里诗人以宗悫、李膺自况,抒发了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
【注】北望中原:指怀念祖国。
译文:北望中原,心中充满悲愤;西瞻长安,更增无限惆怅。
注释8:北望:北望中原,即怀念祖国。
译文:心中怀着悲痛,想到中原大地,更加感到惆怅;想到长安(古都),更添无限忧伤。
注释9:西瞻长安:长安是西汉时的都城,这里借指京城。
赏析:诗人面对家乡故土,不禁感慨万分,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和关切。
【注】虬髯:形容男子胡须浓密粗壮,这里代指英雄好汉。
译文:虬髯老翁肯向扶余投降,我棋艺水平不及他却能抢先一步。
注释10:虬髯:形容男子胡须浓密粗壮,这里代指英雄好汉。
译文:虬髯老翁肯向扶余投降,我棋艺水平不及他却能抢先一步。
注释11:棋弈:下棋。
赏析:这里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自己的不如对手而取胜来比喻英雄好汉不屈不挠的精神,表达出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