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箕裘绿再延,一丘一壑倍缠绵。
读书已满五千卷,游宦无过二十年。
劫后沧桑凉似梦,望中池馆逸于仙。
弓河地上重栽树,桃李阴阴起暮烟。

【注释】箕裘绿:指箕子和周公(周武王的弟弟)的后代。一丘一壑:指隐居之处。

游宦:仕途,出仕。二十年:指二十年前,即公元1602年(明崇祯十五年)。劫后:灾难之后。桃李:指树木。

【赏析】此诗为诗人赠别华氏延绿阁中海初前辈而作,共四首,选其一 。“旷世箕裘绿再延”,以箕子、周公比前辈,赞扬其德业高远;“一丘一壑倍缠绵”、“望中池馆逸于仙”,则赞美他们的隐逸生活之美好。“劫后沧桑凉似梦”,写劫难后的荒凉,感慨万千。“弓河地上重栽树”句,是说在战乱之后,又在河堤上重新种植了树木,希望它能长出桃李来,荫遮行人。全诗对前辈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其人品、才学及高尚情操的钦敬。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华氏延绿阁中海初前辈而作,共四首,选其一。“旷世箕裘绿再延”,“箕”是箕星,相传是商纣王时的贤相;“裘”是《诗经·大雅·文王》中的典故,周武王灭商,把西周末代诸侯国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其中姬姓诸侯称为“王畿”。这里借箕裘代指周朝王室子孙,又借“箕裘绿”代指周王室子孙的后裔。“绿”字双关,一是绿色象征生机勃勃,二是“绿”与“刘”谐音,暗指刘姓家族。“一丘一壑倍缠绵”二句用典,“一丘一壑”出自《论语·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授之以政,不善其施。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孔子批评他的学生子路的话。“倍缠绵”是说隐居生活更加令人依恋。“读书已满五千卷”,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末年刘向校书时,《易》有30篇,《尚书》17篇,《礼》有31篇,《春秋》有50篇,《乐》有11篇,《论衡》30篇,《新序》49篇,《吕氏春秋》41篇,《史记》130篇,《汉志》又有39篇,合计81篇,加上《易》、《书》、《诗》三部各有3篇的篇章,合共203篇。《艺文志》作者刘歆认为这些著作都是“经”,所以称它们为“经典”。但据《隋书·经籍志》所载的目录来看,实际上只有30篇《易》,17篇《尚书》,13篇《礼记》等。因此,刘向编撰的《七略》只收录了一部分经典著作。“游宦无过二十年”二句是说,经过这二十多年的仕途生涯,没有犯过什么过错。“劫后沧桑凉似梦”,指明末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后,明朝灭亡,社会动荡不安。“望中池馆逸于仙”,意思是说在这动乱的年代里,能有这样的地方隐居避祸,真是如仙境一般。“弓河地上重栽树”,是指明代崇祯皇帝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在长城上修了许多箭窗箭墙,后来在战争中被毁殆尽。“桃李阴阴起暮烟”,描写战后重建家园的情景。“弓河”二句是说,在战乱之后,又在河堤上重新种植了树木,希望它能长出桃李来,荫遮行人。整首诗通过对前辈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其人品、才学及高尚情操的钦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