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气塞淮淝,三十六人,莽莽阵前同赴难;
精灵依草木,一百五日,年年山下为招魂。
【注释】
- 寿州死难:指南宋时期宋将王刚中被金军围困在寿州(今安徽寿县)城下,坚守四十多天,最终壮烈牺牲。三十六人:指王刚中部下的将士三十六人。
- 莽莽阵前:形容战场上的形势十分严峻。
- 精灵依草木:指阵亡将士们的灵魂依附于草木之中。
- 一百五日:指从宋军被围至王刚中牺牲共一百五十天。
- 年年山下:每年春天,人们都会到王刚中的墓地去祭奠他。
【赏析】
这是一首纪念王刚中的诗。王刚中是南宋初年著名的抗金名将,曾率军收复建康(今江苏南京),因功被封为蕲王。后来金军再次围攻寿州,王刚中率领将士坚守城池,不幸战死的有三十六人。为了纪念他们,百姓们在城外为他们修建了祠堂。此诗即作于该祠堂。
诗的首两句“义气塞淮淝,三十六人,莽莽阵前同赴难”,赞颂了王刚中及其部下将士们的忠义精神。王刚中等人英勇抗敌、宁死不屈的精神,令人敬佩。诗人以“莽莽阵前同赴难”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战斗的紧张激烈和将士们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气概。
第三句“精灵依草木,一百五日,年年山下为招魂”,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烈士们的怀念之情。诗人用“精灵依草木”来比喻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之魂,寄托了深深的哀思。而“一百五日”既是指王刚中牺牲的日期,也暗示着一年中多次前往祭扫的时间。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每逢春秋之际,都要来到墓地,祭奠英灵,寄托哀思的心情。
最后两句“年年山下为招魂,岁岁月月传佳话”,则是对王刚中等将士的永久缅怀和赞誉。诗人希望他们的事迹能够永远流传下去,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整首诗通过描绘王刚中等将士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诗人还借此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