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床入夜气,骨冷火不温。
起视手种花,委仆墙篱根。
早霜才一夕,不缓须臾恩。
穷边无林柯,后凋谁与言。
柔条爱戕伐,悼惜同兰荪。
回忆故乡暖,万里伤征魂。

【注释】

八月十七日霜:诗题。

土床入夜气,骨冷火不温。

起视手种花,委仆墙篱根。

早霜才一夕,不缓须臾恩。

穷边无林柯,后凋谁与言。

柔条爱戕伐,悼惜同兰荪。

回忆故乡暖,万里伤征魂。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时,诗人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沦陷前被贬至巴蜀。这首诗是写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抒发了诗人因战乱而流寓他乡、思家念亲的悲愁。

首联“土床入夜气,骨冷火不温”,点出时间是深夜,诗人已进入梦乡,但寒气袭人,炉火不旺,使人感觉寒冷。

颔联“起视手种花,委仆墙篱根”两句,诗人从睡梦中惊起,发现手中还握着昨夜种的花,自己却已经倒在屋角墙旁。“委仆”一词,写出了诗人的疲惫不堪,身体虚弱。

颈联“早霜才一夕,不缓须臾恩”两句,诗人以霜比战乱,说霜降临的时间只有一夜之间,而战乱的破坏却是长久的。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担忧和不安。

尾联“穷边无林柯,后凋谁与言”两句,诗人感叹自己身处边疆,没有树林可以遮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树木枯萎。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悲伤。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担忧和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