殄寇出奇功,一代精忠如此少;
御灾隆祀典,三泷血食永无惭。
【注释】
罗金:人名,明末忠臣
公祠:祠堂。
殄(tiǎn)寇:平定敌人。
精忠:尽忠报国。
御灾隆祀典:抵御灾难,隆重祭祀,典章制度。 隆,盛大。
三泷(liú):地名,今属台湾省。
血食:古代祭祀时以牲的血和熟食,作为祭品。这里指祭祀。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罗金为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的功绩所写的一副楹联,它概括了戚继光在抗倭斗争中所显示的英勇无畏、智勇双全的精神。诗的上联“殄寇出奇功,一代精忠如此少”赞颂了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所立的奇功。所谓“奇功”,即非同寻常之功。“殄寇”就是消灭敌人,“殄”有灭绝之意,所以这里指的是歼灭敌人的意思。“出奇”就是运用奇特的办法,出其不意地去战胜敌人。“精忠”是尽忠报国的忠心,这里指的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忠心。“如此少”是指如此之少,即极少。“少”字用在这里,是反语,意思是说这样的忠心、这样的功劳,真是难能可贵。下联“御灾隆祀典,三泷血食永无惭”则是赞扬他在平乱、治水等灾害中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所谓“御灾”,即是抵御灾害;“隆祀典”,即是隆重地举行祭祀。“三泷血食”是指三泷这个地方的人吃着由戚继光血战而得来的食物,永远没有惭愧之感。“血食”是指祭祀时所用的牲肉,这里指三泷这个地方的人吃着由戚继光血战而得来的食物。这两句也是反语,意思是说即使遭受灾害,也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永远没有惭愧之感。
这副楹联语言简练,含义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戚继光的崇敬之情,又表达了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