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垂柳袅烟村,隋代风流今尚存。
酒旆时遮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
曾逢粉黛当筵舞,未许笙歌避吏尊。
可惜同游无小杜,扑襟丝雨总销魂。
红桥
红桥垂柳袅烟村,隋代风流今尚存。
酒旆时遮看竹路,画船多系种花门。
曾逢粉黛当筵舞,未许笙歌避吏尊。
可惜同游无小杜,扑襟丝雨总销魂。
诗句释义:
- “红桥垂柳袅烟村”:描述的是红桥附近的景色,垂柳轻拂着烟雾笼罩的小村庄,增添了一份朦胧的美感。
- “隋代风流今尚存”:表达了对历史时期文化的怀念与敬仰,即使在现在,隋代的文雅之风仍然得以保存。
- “酒旆时遮看竹路”:描绘了一幅繁忙的市井图景,人们时常可以看到酒旗在竹林间飘扬。
- “画船多系种花门”:展现了一种优雅的水上生活,画船上多是种植着花草,显得格外美丽。
- “曾逢粉黛当筵舞”:描述了一次宴会上的舞蹈表演,粉黛即女子,她们在宴会上翩翩起舞。
- “未许笙歌避吏尊”: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逃避,他们不愿意用歌舞来迎合官员。
- “可惜同游无小杜”:指的是诗人遗憾未能与某位名叫小杜的朋友一同游览此地。
- “扑襟丝雨总销魂”:描绘了雨中漫步的情景,让人心弦触动,感到深深的失落与哀愁。
翻译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红桥一带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从红桥边的垂柳到隋代遗留的文化气息,从热闹的市集到文人墨客的逸事,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有历史沉淀又能感受当下风情的世界。
诗中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无奈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美的赞美,也是对生命、时间和记忆的深刻思考。
诗人在结尾处通过“扑襟丝雨总销魂”一句,巧妙地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哲思。这不仅让读者体会到了诗歌的美,更引发了对人生、命运和情感的深层次思考。
《红桥》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深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