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去燕南,易京大如砺。
五㢠春雪深,涞上孤城闭。
行行入飞狐,夕驾靡遑税。
融冰见晛流,老树陵寒霁。
啄鹊驯不惊,卧犬安无吠。
问客何方来,幽都近如沸。
出车日辚辚,戈矛接江裔。
此地幸无兵,山田随树艺。
且偷须臾闲,未敢谋卒岁。
【注释】燕南:指今北京附近一带。易京:今山西太原西南。涞水在太原西,故称涞上为“孤城”。五㢠:五寸深。飞狐:山名。融冰:解冻。晛流:日光。老树:枯死树木。陵寒霁:积雪融化,天气晴和。啄鹊驯不惊:驯养的乌鸦不惊扰人。卧犬安无吠:拴着的狗没有叫。幽都:古国名,这里指边远地方。出车:战车。辚辚(lín):车轮转动声。江裔:江河之间。卒岁:终年。
【赏析】此诗是描写作者随军行役途中所见所闻的诗篇,反映了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及和平生活的珍贵。
首联:“匹马去燕南,易京大如砺。 ”点明时间、地点、身份与任务。“燕南”即今北京附近的地区,“易京”即今山西太原西南。“大如砺”比喻形势严峻。
次联:“五㢠春雪深,涞上孤城闭。 ”描绘了塞外春天的严酷景象,突出行军之艰难。“五㢠”即五寸深,暗喻春雪深厚;“涞上”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地势险要,有“孤城”之称。“闭”字说明军队行动受阻。
三联:“行行入飞狐,夕驾靡遑税。”写行程艰苦,夜晚不能安歇。“飞狐”即代县西北的恒山。“夕驾”即傍晚驾车。“靡遑税”指无法停息,形容旅途劳累。
四联:“融冰见晛流,老树陵寒霁。”写初夏时节的景色,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融冰”指冰雪融化;“晛流”指阳光普照;“陵寒霁”指大地复温。此句意谓,经过漫长的跋涉,终于到达目的地,看到阳光普照,万物复苏的景象。
五联:“啄鹊驯不惊,卧犬安无吠。”写到达后见到的百姓生活状况。“啄鹊”指乌鸦;“驯”指驯服;“惊”指惊吓。“卧犬”指拴住的狗;“吠”指叫。此两句写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和睦安定的情景。
六联:“问客何方来,幽都近如沸。”写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幽都”指边远地区,即作者所在的国家。“问客”指诗人自己。“近如沸”言其离乡心切,如同沸水沸腾一般难以抑制。
七联:“出车日辚辚,戈矛接江裔。”写军队出征前的准备情况。“辚辚”是说战车行进时发出的声音;“戈矛接江裔”指士兵携带兵器出征。此两句写军队严整待发,士气昂扬。“江裔”指南面江河一带。
八联:“此地幸无兵,山田随树艺。”写战争结束后百姓的生活状况。“此地”指上述边远地区。“幸无兵”,指战事平息,人民得以安居。“山田”指山上田地。“树艺”即植树造林,种植庄稼。此两句写战后百姓生产生活恢复,欣欣向荣。
这首诗以记叙事为主,同时兼有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