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燕代间,遂与关山老。
流连王霸亭,踯躅刘琨道。
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独往兹怆然,同游昔谁好。
三楚正干戈,沅湘弥浩浩。
世乏刘荆州,托身焉所保。
纵有登楼篇,何能荡怀抱。
思因塞北风,一寄南飞鸟。

广昌道中二首其二

【注释】①燕代:指河北、山西一带。关山:指函谷关、武安关等险要之地,这里泛指北方边境。②王霸亭:即霸陵。刘琨《重赠卢谌诗》之一:“一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吁。”③踯躅:徘徊。④枯荑:落叶松。⑤沅湘:沅水和湘水,这里借指中原。干戈:战争。⑥荆州:指东汉末刘表。⑦登楼篇:晋人庾亮为谢安所写《兰亭集序》,因有“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贤”之语,后人以“登楼”指文坛。⑧塞北风:这里指塞外边地之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方边疆的所见所感。前四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前四句描写了燕代间关山老的景色及作者流连徘徊的情景;后六句抒发了独往怆然之情,以及过去同游之人今何在之感。此诗表现了一种深沉的乡愁与对友人的思念。

译文:

长久居住在河北、山西一带,便与北方边境为伍。

流连徘徊在王霸亭中,踌躇不前刘琨的道路。

落叶松春天开花迟,而秋天落叶早。

独自前往这令人伤感,往日的同游者现在哪里好?

三楚正处战乱之中,沅湘地区弥漫着浩渺无际的战火。

世间缺乏荆州刘表那样的人物,我托身何处才能保命?

纵使有登楼赋那样的美文,又怎么能够荡涤胸中的抑郁呢?

思念因边塞北风吹起,只好寄给南飞的鸟儿。

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怀人之作。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世乏刘荆州”,写自己在燕代间的流连徘徊,以及怀念昔日同游之人。第二部分从”三楚正干戈”到结尾,抒写了对时局动荡不安的感叹。

“久客燕代间,遂与关山老”,首句点明自己久居在燕赵之间,于是与北方的山河一起衰老。这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暗透无限哀愁。诗人身处异域,远离家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异地漂泊,身心俱疲,久而久之就与关山一样衰老了。

“流连王霸亭,踯躅刘琨道”两句写自己在王霸亭的徘徊留恋。霸陵在长安东北,汉文帝曾在此建园植柏树。刘琨为司州主簿,曾在此作《扶风歌》。”王霸亭”是诗人眼中的美好风景,他在这里徘徊留恋,不忍离去。

“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两句写落叶松的花期不同,春花迟开,秋叶早落。这既写出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规律,也暗示出人生易逝,韶华不再的感慨。

“独往兹怆然,同游昔谁好”两句是说独自行走在这充满乡愁的路上,心中充满了悲伤。过去曾经一起游玩的朋友,如今哪里还有呢?这里的”独往”与前面的”流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第三部分从”三楚正干戈”开始,写三楚地区的战乱和诗人对中原地区的思念。三楚是指战国时期楚国的疆域,这里借指中原地区。”干戈”则代表战争,表明当时的政治形势非常混乱、动荡不安。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内心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世乏刘荆州,托身焉所保”一句,表达了对荆州刘表的怀念和对乱世的担忧。刘表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在荆州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南方的一股重要势力。然而,在他去世后,荆州落入了刘备之手。这句诗既是对刘表的赞美,也是对乱世英雄的惋惜。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想象自己的未来命运,进一步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纵有登楼篇,何能荡怀抱”意思是说,即使我有像曹植那样的《登楼赋》那样的文章,也无法消除我心中的忧伤和愤怒。”思因塞北风,一寄南飞鸟”则表示,思念之情如同塞北的风一般难以抑制,只能寄托在南飞的大雁身上。

这首诗通过描写自己在燕代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痛苦。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的局面。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