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既策马,天弧亦直狼。
中夜视北辰,九野何茫茫。
秦政灭六国,自谓过帝皇。
岂知渔阳卒,狐鸣丛祠旁。
谁为刑名家,至今怨商鞅。

”`

王良既策马,天弧亦直狼。

中夜视北辰,九野何茫茫。

秦政灭六国,自谓过帝皇。

岂知渔阳卒,狐鸣丛祠旁。

谁为刑名家,至今怨商鞅。

注释

  • 王良:古代善于驾驭马匹的人,此处比喻有才能的人。
  • 策马:骑马,这里指代开始行动或准备行动。
  • 天弧:星名,象征权威和力量。
  • 中夜:深夜,表示时间的深长。
  • 北辰:北极星,古人认为其指向天上的宫殿。
  • 九野:泛指天下所有地方。
  • 秦政:秦始皇的统治。
  • 六国:战国时期存在的六个国家,这里指秦朝统一中国前的各个诸侯国。
  • 渔阳卒:指北方边境地区的士兵。
  • 狐鸣丛祠旁:狐狸叫声在祠堂旁边响起,形容荒凉、恐怖的氛围。
  • 刑家:法律家,这里特指商鞅。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严刑峻法著称。
  • 至今:直到现在。
  • :怨恨,不满。

翻译

  • 王良已经策马出发,天狼七星也正好对准了狼星。
  • 深夜时仰望北斗,只见九个星域辽阔无边。
  • 秦始皇消灭了六个小国,自以为超过了历史上所有的帝王。
  • 谁知道渔阳的士卒夜里在庙宇旁边嗥叫,狐狸在庙旁哀鸣。
  • 谁还记得那个让法律家名声大噪的人,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抱怨商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示了历史的残酷和无常。首联“王良既策马,天弧亦直狼”通过使用典故,暗示历史人物的命运往往难以预料。颔联“中夜视北辰,九野何茫茫”则描绘了深夜仰望星空时,对广阔世界的感慨。中间两联“秦政灭六国,自谓过帝皇”与“岂知渔阳卒,狐鸣丛祠旁”形成对比,揭示了权力的得失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尾联“谁为刑名家,至今怨商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法律家的批判以及对商鞅变法影响的思考。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变迁的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