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
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卓哉李先生,九流称博综。
心鄙马季长,不作西第颂。
屏居向郊坰,食淡常屡空。
清修比范丹,聪记如应奉。
力学不求闻,终焉老家巷。
同时程中丞,一疏亦惊众。
玉玺安足陈,亟进名臣用。
党论正纷挐,中朝并嚚讼。
世推山东豪,三李尤放纵。
祠奄与哭典,后先相伯仲。
初逾士类闲,竟折邦家栋。
悲哉五十年,风尘尚澒洞。
我来拜遗阡,增此儒林重。
虽无謦咳接,犹有风流送。
自非随武贤,九原谁与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为纪念他的朋友李时行(字伯时,号九原)而作的。全诗共四百六十五字,内容如下:
过矩亭拜李先生墓下
人生无贤愚,大节本所共。
蹉跎一失身,岂不负弦诵。
卓哉李先生,九流称博综。
心鄙马季长,不作西第颂。
屏居向郊坰,食淡常屡空。
清修比范丹,聪记如应奉。
力学不求闻,终焉老家巷。
同时程中丞,一疏亦惊众。
玉玺安足陈,亟进名臣用。
党论正纷挐,中朝并嚚讼。
世推山东豪,三李尤放纵。
祠奄与哭典,后先相伯仲。
初逾士类闲,竟折邦家栋。
悲哉五十年,风尘尚澒洞。
我来拜遗阡,增此儒林重。
虽无謦咳接,犹有风流送。
自非随武贤,九原谁与从。
译文
我路过矩亭拜祭李先生的坟墓,感叹人生没有贤愚之分,人的大节本来就是一致的。如果一个人蹉跎岁月失去了自己,那岂不是辜负了读书人的使命呢?
李先生非常伟大,九个领域都有成就,他看不起马融,也不像王戎那样在官署里写赞美之辞。他隐居在郊外,饮食简单,但常常贫困。他在学问上的修养和品德,都像范蠡一样,记忆力非常好,善于思考。他努力学习而不求名声,直到老了才回到家乡。当时,程登的儿子程中丞也做了一件大事,他的奏议让皇上震惊。皇帝下令拿出玉玺来表彰他,但是他却不肯接受,而是推荐了很多优秀的大臣来替代他的位置。因为党争不断,朝廷上下都很混乱。世人都认为他是山东豪杰之首,三李更是放纵不羁。祠堂庙宇和祭祀仪式,都是按照古代的标准来办的。虽然李先生已经去世很久了,但是他在儒学方面的贡献仍然非常重要。我虽然没有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来接引我的思绪,但是我仍然可以感觉到他留下的风流余韵。如果不是跟随武侯这样的人,我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在九泉之下和李先生相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李先生的生活、性格、学识以及他在仕途上所取得的成就等方面来展现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人们对李先生的评价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