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并时亡,世道当一变。
扫地而更新,三王功可见。
鼓琴歌有虞,钓者知其善。
区区山泽间,道足开南面。
天步未回旋,九州待龙战。
空有济世心,生不逢尧禅。
何必会风云,弟子皆英彦。
俗史不知人,寥落儒林传。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该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1)
“六经之所传训诂为之祖仲尼贵多闻汉人犹近古礼器与声容习之疑可睹大哉郑康成探赜靡不举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至今三礼存其学非小补后代尚清谈土苴斥邹鲁哆口论性道扪籥同蒙瞽”是全诗的第一句,写孔子重视训诂和礼乐,认为它们都是《六经》的传授者,并指出孔子重视的是礼乐而不是儒家经典本身;同时指出孔子对礼乐的探求,已经无所不至。
(2)
“五国并时亡,世道当一变”是第二联,写当时国家分崩离析,天下混乱不堪,而应该统一起来。
(3)
“扫地而更新,三王功可见”是第三联,写孔子像扫除垃圾一样清理了当时的旧思想、旧道德,使社会焕然一新。这两句的意思是:像孔子那样把当时混乱的思想清理干净,就可以看到周朝三代君主的功绩。
(4)
“鼓琴歌有虞,钓者知其善”是第四联,写孔子在整理六经时发现《尚书》、《逸书》中的一些内容,认为这些内容都是好的,值得学习借鉴。这两句的意思是:弹奏《琴操》,唱起《尚书》,渔夫们都知道孔子的主张是对的。
(5)
“区区山泽间,道足开南面”是第五联,写孔子虽然处在山野之间,但他的主张足以影响朝廷,使他有资格南面称王。这几句意思是:孔子虽然身处僻远之处,但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却能影响到朝廷,他有资格南面称王。
(6)
“天步未回旋,九州待龙战”是第六联,写天下尚未太平,需要有人去治理国家,而只有孔子这样有才能的人才能担当此任。
(7)
“空有济世心,生不逢尧禅”是第七联,写即使孔子有济世救民之心,但由于生不逢时,也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虽怀有救世济人之心,但因为生不逢时,所以无法施展他的才干,完成他的志愿。
(8)
“何必会风云,弟子皆英彦”是第八联,写孔子不需要什么机缘巧合就能成就伟业,因为他的弟子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这两句的意思是:孔子并不需要什么机会或机缘巧合,他的学生们都是杰出的人才。
(9)
“俗史不知人,寥落儒林传”是第九联,写世俗史书不知道人的真实面目,只能记载一些虚浮不实的东西。这两句的意思是:俗史只知道人的虚浮不实的一面,而不了解人的真实面目。
【答案】
【示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名句)
(译文):首先考虑别人所担忧的事,然后才轮到自己得享乐,这是仁爱之心的最高表现啊。(注释: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始终以天下为重,关心百姓疾苦。)
【赏析】
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志存高远的崇高理想。
【示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出自:《论语·里仁》 )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这件事,却不如片刻学习到的知识多。(注释:孔子说:“我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思考这件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自己整天都在想这件事,但却没有一刻真正去学习它。)
【赏析】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是孔子关于学习重要性的一段论述。
(示例)
余嘉其能行古道也。
(出自:《岳阳楼记》 )
(译文):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的做法。(注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庆历四年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赏析】
本文是范仲淹贬官岳阳后重修岳阳楼而作的散文。文章开头点明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建筑特色及历史传说,总括全文;中间详述登楼所见的景色;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前人之述备”的观点。
(示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出自:《荀子·劝学》 )
(译文):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广博,而且行动就不会有过错了。(注释: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赏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段话体现了荀子“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学习观,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