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地生毛,丛台野火烧。
平原与马服,累累葬枯蒿。
饥乌啄冬雪,独雁号寒郊。
有策无所用,拂拭千金刀。
岂闻萧王来,北发渔阳豪。
昼卧温明殿,苍生正嗷嗷。
太息复何言,此身随所遭。
邯郸
赵地生毛,丛台野火烧。
平原与马服,累累葬枯蒿。
饥乌啄冬雪,独雁号寒郊。
有策无所用,拂拭千金刀。
岂闻萧王来,北发渔阳豪。
昼卧温明殿,苍生正嗷嗷。
太息复何言,此身随所遭。
注释:
邯郸:地名,这里指代战乱中的赵国,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混乱。
生毛:生长着毛发,形容草木繁茂、生机勃勃。
丛台野火:指丛台被烧焦的景象。
平原与马服:指的是赵国的土地,平原和马服是两个地区的名字,这里的“平原”可能是指赵国的平原郡,而“马服”则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
累累:形容堆积如山的样子,这里用来描绘枯蒿遍地的情景。
饥乌:饥饿的乌鸦,这里用来比喻战争中的难民。
啄冬雪:在冬天啄食积雪,形容食物匮乏。
独雁号寒郊:只有孤雁在寒冷的野外鸣叫,这里借指战乱中的凄凉景象。
有策无所用:有治国安邦的策略但却无处施展,表达了对时事的无奈和挫败感。
拂拭千金刀:擦拭着价值连城的宝剑。
萧王:指汉朝的皇帝刘秀,这里借指汉光武。
渔阳豪:指的是东汉初年的名将耿弇,他曾经率领渔阳兵击败匈奴。
昼卧温明殿:白天在华丽的宫殿中休息,但心中却充满了忧虑。
苍生:百姓,指代人民大众。
嗷嗷:形容百姓的哭声,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太息:叹息,这里表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
此身:自己的身体,这里指代诗人自己。
随所遭:随遇而安,表示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适应。
赏析:
这首诗以赵国为背景,通过描述战乱时期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关切之情。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将战争的残酷和民众的困苦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