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雾凝平皋,浮云拥原隰。
峰愁不注高,地畏明湖湿。
客子从何来,徬徨市边立。
未得诉中情,已就南冠絷。
夜半鸺鹠鸣,势挟风雨急。
枯鱼问河鲂,嗟哉亦何及。
赴东六首 其三
苦雾凝平皋,浮云拥原隰。
峰愁不注高,地畏明湖湿。
客子从何来,徬徨市边立。
未得诉中情,已就南冠絷。
夜半鸺鹠鸣,势挟风雨急。
枯鱼问河鲂,嗟哉亦何及。
注释:
苦雾凝平皋,浮云拥原隰:苦雾弥漫在平坦的原野上,浮云覆盖着低洼的田野。皋,原野;隰,低洼的地带。
峰愁不注高,地畏明湖湿:山峰因忧愁而显得不高,土地畏惧明亮的湖水而变得潮湿。注,同“聚”。
客子从何来,徬徨市边立: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我站在市边徘徊。客子,指行路之人;彷徨,徘徊;市边,市集边上。
未得诉中情,已就南冠絷:无法向你倾诉内心的真情,却已经被戴上了南方的刑具。中情,内心的话;南冠,南方人的帽子,此处比喻被俘获或受困。
夜半鸺鹠鸣,势挟风雨急:深夜里猫头鹰的叫声越来越响,风雨也变得急促起来。
枯鱼问河鲂,嗟哉亦何及:就像一条干涸的鱼想要向河中的鲤鱼询问一样,叹息啊,这又能有什么用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赴东途中所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浓雾笼罩的平原景象,山峰和土地都显得低沉、忧郁,似乎都在为心中的忧虑而感到不安。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他虽然身处困境之中,但却无法向身边的人诉说自己的内心话,只能独自面对现实的残酷和无情。最后两句则以猫头鹰的叫声和风雨的节奏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来抒发诗人的情感,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