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三吴中,巍然一门第。
尚有五岁孙,伏匿苍山际。
门人莫将燮,行客挥哀涕。
群情伫收京,恩恤延后世。
归丧琅邪冢,诏策中牢祭。
后死愧子源,徘徊哭江裔。
他日修史书,犹能著凡例。
诗句释义
1 呜呼三吴中,巍然一门第
- 呜呼:表示哀悼的叹息声。
- 三吴中:指代江南地区,古代以吴地为名的地方。
- 巍然一门第:形容家族地位显赫、势力庞大。
- 尚有五岁孙,伏匿苍山际
- 尚有:仍然有。
- 五岁孙:孙子,指家中的幼子。
- 伏匿:隐蔽、躲藏。
- 苍山际:苍翠的山边,形容地理位置偏僻。
- 门人莫将燮,行客挥哀涕
- 门人:门徒或学生。
- 莫将燮:没有人能调和(解决问题)。
- 行客:旅行者。
- 挥哀涕:哭泣。
- 群情伫收京,恩恤延后世
- 伫:期待。
- 收京:收拾、整顿京城。
- 延:延续、继续。
- 后世:后代、后人。
- 归丧琅邪冢,诏策中牢祭
- 归丧:归葬。
- 琅邪冢:琅琊郡的墓地。
- 诏策: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 中牢祭:用最重的礼仪进行祭祀。
- 后死愧子源,徘徊哭江裔
- 后死:死后。
- 愧子源:因羞愧而流泪。
- 徘徊:来回走动,形容悲痛的样子。
- 江裔:江边的边际,泛指江边、河边。
- 他日修史书,犹能著凡例
- 他日:将来的某一天或未来。
- 修史:编写历史书籍。
- 著凡例:制定一般的规则或条例。
译文
在江南三吴之地,有一个显赫的门第;家中尚有五岁之孙,正隐藏在苍翠的山脉之间。门徒们无人能解决此事,行人们也泪洒衣裳。众人盼望着朝廷能够收回政令,给予恩惠和关怀,以期子孙后代都能享受到这份恩泽。家中有人已经去世,回到琅邪的墓地,用最高级别的礼节进行祭祀。我死后感到惭愧的是,我的子孙会因此而感到悲伤,他们可能会在我坟前徘徊哭泣。等到有一天我修撰史书时,我仍能写下一些关于普通人生活的普通规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家族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家族荣耀和衰败的感慨及对子孙未来的忧虑。首句点明了家族在江南的地位,第二句表达了家族中仍有年幼的孙子,第三句描绘了门徒们的无力感和行人们的悲悯。接下来的句子则展现了朝廷收回政令、赐予恩惠的希望和对子孙未来的担忧。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家族荣辱的感慨,也有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幅家族兴衰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