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空城内,停骖问路岐。
曾经看百战,唯有一狻猊。
【注释】
沧洲:大江之滨。狻猊:狮子,古代传说中形似狮子的瑞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故园的回忆和感慨。首联写旧日里在城楼上眺望大江之滨的家乡;颔联写自己曾为国效力,征战疆场;颈联写昔日的辉煌,如今只剩一个狮形的铜镇守着荒废的家园;尾联表达自己虽已功成身退,但内心仍怀有未了的壮志豪情。全诗以“空”字贯穿全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落日空城内,停骖问路岐。
曾经看百战,唯有一狻猊。
【注释】
沧洲:大江之滨。狻猊:狮子,古代传说中形似狮子的瑞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故园的回忆和感慨。首联写旧日里在城楼上眺望大江之滨的家乡;颔联写自己曾为国效力,征战疆场;颈联写昔日的辉煌,如今只剩一个狮形的铜镇守着荒废的家园;尾联表达自己虽已功成身退,但内心仍怀有未了的壮志豪情。全诗以“空”字贯穿全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释】 尚录文侯命:还记载着文侯的命令。 深虞雒(luò)邑(yì):深深忧虑洛阳。 千秋:一千年。指东汉末年董卓作乱,焚烧洛阳城。 悬国耻:悬挂在国家的耻辱柱上。 一旦:一天。 表军功:显示军功。 踏鞠:踢球。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 乘轩:乘坐华贵的车。 比:比拟,这里用比喻。 君王:指汉献帝刘协。 多倚托:多次依靠。 先与赋彤弓:首先赐给他彤弓。彤弓,大红色的弓。 【赏析】
【注释】: 白羽:指弓箭。扬州:古州名,今江苏扬州。黄旗:汉时将军的旗帜,这里指唐军。石头:地名,在江苏南京城西。六双:形容雁阵之多。千里射蛟浮:形容射箭技艺高超。河上三军合:指渡过长江后的军队会合。神京:指京城长安。祖生:指祖逖,晋朝人,曾在北方抗击过胡人的入侵。击楫:拍着船桨。正中流:意为正好赶上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诗人在江南看到北方军队渡江作战的情景
【注释】: 感事 其六:诗题。感,感慨、感叹之意;事,指时事或国事。 自昔南朝地:从古至今,指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先后存在于长江下游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常称北府雄:常被称赞为英勇善战的地方,北府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军事重镇,在今江苏南京附近。 六军多垒日:意思是说军队驻扎得密集,军营里到处是壁垒。 万国鼓鞞中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清跸郊宫寂,春游苑籞荒。 - 清跸:指皇帝出行时鸣钟击鼓以清道,以示肃静。 - 郊宫:郊外的宫殿。 - 寂、荒:寂静和荒芜。 - 这句表达了皇帝出行时周围的环境显得异常寂静和荒芜的景象。 2. 城中屠各虏,殿上左贤王。 - 城中:指朝廷或皇宫所在地。 - 屠各虏:屠各族,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 殿上:指宫廷中的殿堂。 - 左贤王:汉朝的一种封号
【注释】 1.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2.江月:即长江月色。 3.李白楼:李白曾居此,故称。 4.坞壁三山:指南京西南的钟山,山上有三座山峰。 5.六代: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合称为“六代”。 6.池台:指建康城中的宫殿、园林等建筑。 7.长安:古时对京城的美称。 8.帝王州:指建康一带。 【赏析】 《金陵杂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解析】 此为《咏史二首》其一。诗的前四句写汉高祖刘邦,后四句写晋武帝司马炎。“上宰”即“皇帝”,“专征”是说皇帝亲自出征,“指大江”指代长江。“出关”是说从函谷关出走,“收汉卒”,是说自己率领着一批汉军士卒。“分陕”是说将关中分为两个部分,“寄周邦”是指自己将统治中心放在了西周的都城长安(今西安)。“日气生元甲”指太阳初升之时,天象显示了元帝即位,“云祥下赤幢”,指祥瑞之物降落
【注】 膺:承担;主鬯:主持祭祀;宗社:指国家或朝廷,也指社稷。三亳: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二斟:斟酒,比喻分封诸侯。百六:古人认为天人相应,天有灾害,人亦随之,此指天意。 【赏析】 《感事》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玄宗受禅即位,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颔联承上启下,指出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的原因。颈联写肃宗对安禄山、史思明用兵的打算。尾联写诗人对唐室衰亡的忧虑。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叙事清楚
【注释】: 缟素:白色丧服。称先帝:指为先帝守孝。春秋:借指时令。大复仇:《春秋》中鲁隐公被郑庄公杀害,其后人鲁桓公在祭天时向上天告发此事,以报父仇。玉册: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山川等神灵时用的文书,用玉制成。诸侯:指各地的国君。六军:周武王分封六位诸侯国,各派一军驻守京师,称为六军。神州:这里泛指国土。【赏析】: 《感事》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借吊古讽今,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心
诗句: 还记得尚书巷,于今六十年。 译文: 我还记得尚书巷这个地方,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十年了。 注释: 1. 尚书巷: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一个古老街道。 2. 于今:现在,即现在。 3. 六十年:指从顾炎武记事起至现在的六十余年时间。 4. 功名:此处指个人的成就和名声。 5. 驾部:古代的官职之一,负责车马管理,这里泛指官场生涯。 6.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于盛放祭品的器具
译文: 听闻阿骨打已经入侵燕山, 在诸陵之下搭建了帐篷,六郡之间烽烟四起。 边军戒备森严但迟迟不发动进攻, 驿站的使者一去而空回。 登上江楼远望,黄河犹如玉门关。 注释: 1. 传闻:听说。 2. 阿骨打: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 3. 今已入燕山:现在阿骨打已经占领燕山。 4. 毳幕:指帐篷。 5. 诸陵下:诸陵(指金国皇宫)下。 6. 狼烟六郡间:六郡之地,都有战火,到处是烽火连天。
过朝邑王处士建常 黄鹄山川意,相随万里翔。谁能三十载,龟壳但支床。 【解析】 这首诗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详解】 这首诗以黄鹤为引子,描绘了友人在山川间自由飞翔的画面。诗人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友人在大自然中遨游的情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赏析】
注释: 海上雪深时,长空无一雁。 译文:海上雪花飘落,天高云淡,连飞翔的大雁都不见一只。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的诗。前两句写景,以“海上雪”和“长空无一雁”作反衬,突出了诗人孤独寂寞、清寒孤寂的心情。后两句写人,借“李少卿”来表现自己的品格和气节,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五岳 五岳何时遍,行游二十春。 谁知禽子夏,昔是去官人。 注释与赏析: 1. 五岳:“五岳”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个著名山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这五种山脉不仅各自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与尊重。 2. 何时遍:这句诗表达了对五岳之景无处不在的感慨。古代文人常以五岳为背景,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3. 行游二十春
【注释】 丁贡士:指诗人的朋友丁兰,字子寿。亡考:去世的父亲。衢州君:即丁兰。衢州:今浙江衢县。生日:诞日或寿辰。 伤今已抱终天恨:感叹自己已经抱着遗憾死去。 追往犹为爱日欢:回忆往事时,还觉得如爱日一样快乐。 忾若户前闻叹息:就像听到屋前的叹息声一样。忾:同“喟”,叹息。 俨如堂上坐衣冠:就像坐在堂上的官服和冠带一样。 驯乌止树生多子:驯养的乌鸦停在树上生了多只小雏。驯鸟:驯养的乌鸦。
【解析】 “宣尼”即孔子;“屈子”指屈原。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对陈芳绩的赞赏与钦佩之情。 前两句“门前有客跨青牛,倒屣相迎入便留。”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骑在青牛上,正从门外经过,诗人急忙下阶迎接,让开道路,请他进入自己的居所。“青牛”,即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吕洞宾。“倒屣”典出《晋书·阮籍传》:“嵇(康)叔夜与山巨源(向秀)为友,二人常集于竹林之下,食甘饵,饮流泉
注释: 九尺身长鬓正苍,儿孙森立已成行。才过冰泮烹鱼馔,未到秋深摘果尝。 绕院竹光浮茗碗,透帘花气入书床。只应洁疾犹难化,莫学当时费长房。 译文: 我身高九尺,白发苍苍,子孙众多已成行列。刚刚渡过冰雪消融时节,正在烹饪鱼宴;还未等到秋天深秋时分,已经采摘果实品尝。 环绕庭院的竹子映照着阳光,茶水在茶杯中泛着光芒,花香从帘子缝中渗入书房。我只应该保持洁身自好,疾病还难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