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危峦望八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狩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居庸关其二

极目危峦望八荒,浮云夕日遍山黄。

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

北狩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

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

注释:

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县西部,是长城的重要关口。

极目:极目远眺,目光所及之处。

八荒:泛指四方广大的疆土。

浮云夕日:夕阳映照在浮云之上的景象。

朔地:北方的土地。

土木:这里指的是战争或战事。

西来:来自西方。

金汤:比喻坚固的城池或防御工事。

空山:荒凉寂静的山。

向晚:傍晚时分。

寥落:形容孤独稀少。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居庸关二首》之一,通过对居庸关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第一句“极目危峦望八荒”,诗人站在居庸关上,目光投向远方,只见险峻的山峰延伸到四面八方,仿佛无边无际。这里的“八荒”是指四方广大的疆土,诗人以此表达出他对国家的广阔和繁荣充满了信心。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反而对国家的衰落感到忧心忡忡。

第二句“浮云夕日遍山黄”,诗人看到夕阳下,浮云遮住了太阳的光芒,使得整个山谷都变得昏暗起来。这里的“山黄”暗示着国势的衰败,如同一片枯萎的黄土地。诗人用这一景象来比喻国家的现状,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

第三句“全收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诗人回顾了过去国家的强大时期,那时国家疆域辽阔,边疆稳固。然而,现在的国家却已经衰落,边境不再安全。这里的“朔地”和“秦城”分别代表北方和西方的领土,诗人用这两个词语来说明国家现在所面临的困境。

第四句“北狩千官随土木,西来群盗失金汤”,诗人描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北方的战争导致许多官员丧生,而西边的盗贼又破坏了国家的安宁。这两句诗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之情。

最后一句“空山向晚城先闭,寥落居人畏虎狼”,诗人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夕阳西下,城市关闭,周围的人们也变得孤寂无助。这里的“畏虎狼”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的担忧,害怕国家再次陷入危机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居庸关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