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霓生岩际,奔泉下石间。
龙蛇方起陆,雀鼠尚争山。
雨静前村市,秋凋故国颜。
介君祠庙在,风义夐难攀。

【注释】

介休:山名。在今山西省介休县西南。又名介山。晋文公为报重耳之恩,封其地为诸侯之封邑。

淡霓(diànní):指彩虹。霓是虹的一种,因色淡而微带赤色。

奔泉下石间:奔流的水声在岩石之间回响。

方起陆:刚刚离开地面。方,正、才。

雀鼠尚争山:小动物们在山上争斗。

雨静前村市:雨后的村庄宁静而安详。市,通“遂”,安定、平静。

凋故国颜:使已失去的国土变得凋敝不堪。

介君祠(zī)庙在:介君,指晋文公。介,介乎,介于。

风义:风度、气节。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作者游览晋文公介之推故居时所作,抒发了对晋文公介之推的崇敬之情。

开头两句写介之推的居处环境。”淡霓生岩际,奔泉下石间”,写天空的彩霞映照着山岩,奔流的泉水在岩石之间奔腾。这两句以淡丽的色彩和动听的声音,描绘出介之推故居幽静的环境。”淡霓生岩际”中的”霓”字,是彩虹的意思。彩虹出现于天空,是大自然中常见的奇观,诗人在这里用它来渲染景物的美妙,突出介之推居处环境的优美和恬静。”奔泉下石间”中的”下”字,是动词,指水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写出水势汹涌的情景。泉水从高山上冲下来,发出激越的声响,与岩间的岩石碰撞,产生悦耳的声音。

第三句”龙蛇方起陆”,写龙蛇刚刚离开地面。”方”字,表动作正在进行,表示时间上的一个短暂瞬间。龙、蛇都是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它们在地上爬行,刚一离开地面就消失在云烟之中。”起陆”一词出自《周易》中的”潜龙勿用,或跃在渊,无咎;利见大人,勿用”(《周易·干卦》),意思是龙在深渊里潜伏,不轻易显露自己,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腾飞而起,大有作为。这里借喻指人才的隐逸,等待时机。诗人借用这一典故,赞美介之推在隐居之时,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待到时机一到便大展鸿图,成就大业。

第四句”雀鼠尚争山”,写小动物们还在争食山中的草木。”尚”字,有“还”的意思,表示时间上的一个短暂瞬间。诗人用这个典故说明介之推隐居山中,过着清苦的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和操守。他像山中的鸟、鼠一样,在山林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第五句”雨静前村市”,写雨后村庄宁静安详的景象。”静”字,表现了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雨过天晴以后,村庄里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开始他们忙碌而又充实的生活。这里的”静”并非指没有声音,而是指村庄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一句”秋凋故国颜”,写秋天时节使曾经的国家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凋”字,有衰落、衰败之意。《诗经·王风·黍离》中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黍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心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说明介之推虽然隐居在山中,但他的精神却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兴衰。

第六句”介君祠庙在”,写介之推的祠堂仍在。”介君”指的是晋文公,也就是介之推的君主。介之推的祠堂还在,说明他受到后人敬仰,也说明他对国家忠诚。

结尾两句”风义夐难攀”,表达对介之推高风亮节的无限景仰。”风义”指的是道德风尚和节操。”夐(xiòng)“字,意即远、高,形容距离遥远或程度深重。这里用来比喻介之推的节操高洁,难以企及。诗人通过对介之推的描写,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

全诗通过描绘介之推隐居生活的环境以及他在山中的生活状态,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高风亮节的追求。诗人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怀古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