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府荒城内,颓垣只四门。
先朝曾驻跸,当日是雄籓。
彩帛连楼满,笙歌接巷繁。
一逢三月火,惟吊国殇魂。

【注释】

大同,唐时为云中道都护府所在。西口,即今山西偏关县。

驻跸:帝王出行时临时停留的地方。

雄籓:强大的藩镇。

彩帛连楼:指装饰华丽的房屋,彩帛满楼。

笙歌:笙和歌声。

三月火:古代以“火”为星宿名,每年三月有大火星出现。这里指清明节。

惟吊国殇魂:只哀悼亡故的将士之魂。

【赏析】

诗的首联写云中城,云中城是唐代的边关重镇,地处朔方要冲,扼守着通向沙漠的道路。诗人在《云中过居庸》中写道:“居庸南控大河,北阻沙漠。”可见此城的地势十分重要。云中城旧府荒废了,只有四座残破的大门。“颓垣”,指残墙败壁。这两句写景,写出了云中城的荒凉衰败景象。

颔联写云中城昔日辉煌的历史。“先朝”即指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曾于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率军平定东突厥,并在云中城驻跸。“驻跸”指皇帝临时停宿在某地。“当日是雄藩”指当年这里是大唐王朝的重镇,是一个强大的藩镇。

颈联写云中城的繁华盛况。“彩帛连楼满”,指城中富商巨贾的豪宅,门前挂满了彩色丝绸的帘子;“笙歌接巷繁”,指城中歌舞升平,街上歌舞不断;“一逢三月火”,“火”指火星,“三月火”指农历三月的火星特别亮,也指清明时节,这是祭扫先人的节日。

尾联写诗人对云中城的怀念。“惟吊国殇魂”,意思是诗人只是凭吊那些为国家捐躯的英魂。“国殇”,指战死的士兵,古时把死于战争者称为”殇”,所以称阵亡士兵为国殇。

全诗写景抒情,融叙事与议论于一体,通过对云中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英雄的赞美,对现实的无奈等多重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