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雁度汾河,河边积雪多。
水枯清涧曲,风落介山阿。
塞上愁书信,人间畏网罗。
覆车方有粟,饮啄意如何。
【注释】
雁:大雁。汾河:黄河支流汾河,在山西省北部。清涧:清澈的山间溪流。介山:山名,在今山西境内。塞上:边塞。粟(sù):古代货币单位,一石为百升。人畏网罗:人们害怕被捕或受困。覆车方有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方:刚才。有:存在。粟(sù):古代货币单位,一石为百升。饮啄(zuò):鸟啄虫食,指生活。
【译文】
一只大雁飞过汾河,河边积雪多。
水干涸了清涧曲曲弯弯,风吹落了山崖上的介山。
边关来信令人忧虑,人间恐惧像网罗一样。
前车已覆后事应引以为戒,饮水啄食又当如何?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以“一雁”为象征,抒发诗人对人生前途的忧思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首联写“一雁”,点出题旨。《汉书·武帝纪》载:“孝武皇帝,讳彻,字子长……其明年,西巡狩,自临雍而望祀秦始皇祠、胸山,礼甚备。”《史记·武帝本纪》载:“太初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这里用汉武帝巡狩之事,说明“一雁”所指,是一只大雁。这大雁飞越汾河,飞到河边,看到积雪很多,想到冬天即将来临,天气寒冷,就发出一声凄切的鸣叫。诗人抓住这一情景,写出雁的动作与神态:一飞渡汾河;飞到河边;看到积雪很多。这几句写得很传神,使人如睹其景。同时通过大雁的形象,也暗喻了诗人自己的处境。大雁飞到河边看到这么多的积雪,感到十分惊异,因为它没有料到天寒地冻的时候竟有如此多的积雪。这一句中,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雁对于严寒天气的惊异之感。
颔联承上写“一雁”所见。“水枯”句写清涧曲曲弯弯,水流枯竭。“风落”句写风过山崖,把山上的草木吹落,形成一幅苍凉悲壮的画面。这两句写得很形象生动,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苍茫浑朴的图卷。
颈联紧接前文,抒写诗人对边关来信的担忧和对人生前途的思考。诗人说:现在边关来信令人忧虑,人们恐惧得像网一样。前人曾说过:“天下无贤不肖,皆欲求安利而避危害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可见,人们总是希望生活安定,免受灾祸。但现实生活中却充满了危机,正如诗中所云:“塞上愁书信,人间畏网罗。”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由议论转向抒情。诗人说:前车已经翻覆,后事应当警惕啊!古人常把前人的失误作为后人的借鉴,所以诗人说:“覆车方有粟,饮啄意如何?”意思是说:前车已经翻了,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可是我们现在的生活又该如何呢?这两句既是对前面所叙事件的总结,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的意境苍茫悲壮,感情深沉凝重。诗人运用拟物手法,把大雁人格化,借大雁的口吻来抒写诗人自己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意境苍茫悲壮,感情深沉凝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