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渔阳道,阴风倍惨悽。
穷鱼浮淀白,孽鸟向林低。
故垒馀安史,居人斗霫奚。
停骖聊一问,几日到辽西。
【注释】
1.渔阳:郡名,今北京密云西南。
2.阴风倍惨悽(chī):阴风更加凄惨悲凉。
3.穷鱼浮淀白:指鱼群在淀中漂浮,显得特别白,形容水浅鱼稀。
4.孽鸟向林低:指鸟儿飞得很低,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似的。
5.故垒馀安史:指唐朝的旧营垒遗址。
6.居人斗霫奚:指百姓们相互争斗,争夺土地。
7.几日到辽西:指从蓟州出发到达辽西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在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叛军攻下东都洛阳之后写的一首纪行诗。当时,诗人奉使前往东北边陲的幽州节度使府所在地蓟州去慰问将士,并请他们为朝廷收复失地而努力。这首诗就是写诗人出使蓟州途中所见到的情景和感受的。首联点题,颔联写景,颈联抒情,末联叙事,全篇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
“北上渔阳道”四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和时间地点,交代自己奉使出京,赴幽州慰劳将士的背景。“北上渔阳道”,表明了诗人奉使的方向,也暗示了他此行的使命——劝勉将士奋勇杀敌,为国雪耻。“渔阳”,古郡名,治所在今天的北京市大兴县。渔阳地处河北北部、燕山山脉北麓,与山西、内蒙古相接壤。“渔阳道”,即由长安(今西安)至渔阳(今北京)的道路。
“阴风倍惨悽”三句,描绘了蓟州的自然环境。“阴风倍惨悽”,是说天气阴沉得令人心寒,使人感到格外凄凉悲壮。“穷鱼浮淀白”,是指水浅鱼稀,鱼儿在淀里漂浮,显得很白,这是描写了蓟州的水域环境。“孽鸟向林低”,是对前一景象的补充说明,孽鸟低飞,似乎在寻觅什么,这也许是对蓟州生态环境的一种写照。
“故垒馀安史”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记忆和对于时局的担忧。“故垒馀安史”,是指昔日的营垒遗迹尚存,那是安禄山叛乱的发祥地;“居人斗霫奚”,是指当地百姓之间相互争斗,争夺土地,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
“停骖聊一问”,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前线情况,鼓励将士奋勇杀敌。“几日到辽西?”则是诗人询问的具体内容,他想知道自己此行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几日到辽西”,既表现出诗人对将士们的关怀和牵挂,也是对自己行程时间的关切和计算。
这首《蓟州》通过诗人对蓟州地理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苍凉悲壮的战场画面;通过诗人对历史记忆和时局的关注,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关切;同时,诗人还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将士们传递了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