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犹天府,当年竟入秦。
燕丹不可作,干载自悽神。
野烧村中夕,枯桑垄上春。
一归屯占后,墟里少遗民。
【注释】
1.督亢:指战国时燕国的旧地,在今河北易县西。
2.天府:喻指富饶之地,即指今天的北京地区。
3.当年竟入秦:指秦灭六国后,这片土地被秦占有。
4.凄神:悲痛之情。
5.野烧村中夕:指火烧连营,火光映照着村庄。
6.垄上春:指春风吹拂下的枯桑丛生之处。
7.一归屯占后:意为一旦回到这里,就只剩下荒凉的废墟。
8.墟里少遗民:意为村落里的百姓都已被迁徙走,留下的只是少数幸存者。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所作。当时杜甫流寓在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看到邺县一带荒废破败的景象,便写下了这首诗。诗人以“督亢”作题目,借以抒发他对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感慨,也表达他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悲愤。
诗的前四句,作者首先点明地点,然后指出这个地方原是富饶的,可是后来却被秦吞并。接着,又写此地曾发生过一场大火,火光映照着村庄,一片狼藉。这两句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也写出了战火对人民生活造成的破坏。
诗人把笔触转向了战后的情景。诗人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野火过后,村中一片寂静,只有几株枯桑在寒风中摇曳;昔日的田园,现在只剩下荒芜的土垄。最后两句,诗人又写了一些幸存者在战后的残存中艰难度日。这些幸存者寥寥无几,可见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多么深重。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意境苍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