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楼月如雪,庾公高兴中宵发。
城下江流照碧波,犹带匡床晋时月。
南戒江山半壁新,月华应不染边尘。
晋阳夜月重围后,也有登楼清啸人。

【注释】

  1. 戏咏雪月:游戏地描写雪和月亮的故事。
  2. 短歌:诗歌体裁名,每句四字。
  3. 其十一:这是第一首诗中的第十七首。
  4. 庾公:指晋庾亮,字元规。南楼:即南楼寺。在今武昌县。
  5. 高兴:高兴得发狂。
  6. 匡床:古代一种坐具,形似匡形。
  7. 江流:长江水。
  8. 边尘:边境的烟尘。
  9. 晋阳:古郡名,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重围后:指被围困后。
  10. 登楼清啸:登上城楼放声长啸。
    【赏析】
    这首《戏咏雪月故事》,是诗人以戏谑的口吻,对历史上的一些典故进行艺术加工而成。全诗共十四句,前六句写景,后八句咏史。
    “武昌城楼月如雪”,开篇就描绘出一幅月色皎洁的景象。接着写庾亮的高兴之情。庾亮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臣,曾镇守武昌,他与好友周顗、庾翼等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十分开心。然而好景不长,当时朝廷内部斗争激烈,他们被排挤在外,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城下江流照碧波,犹带匡床晋时月。”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城下的江水流过,月光倒映在碧波之中,仿佛还带着当年庾亮坐在匡床上赏月时的那种情趣。这里的“匡床”是指一种古代的坐具,形状像匡,因此得名。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庾亮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南戒江山半壁新,月华应不染边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南方的山峦和江水都是新的,而那一轮明月却显得如此明亮,仿佛连它的光芒都不曾沾染过边塞的尘埃。这里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同时,这句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
    “晋阳夜月重围后,也有登楼清啸人。”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晋国的重围被解除之后,依然有那些热爱生活、敢于追求自由的人,他们在夜晚登上高楼放声长啸。这里的“登楼清啸人”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内心的激情与豪迈。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又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