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都屴崱不可上,缒腰束胸将安往。
莲花峰下径仄垂,㓻风蓬蓬吹勒回。
墱道千盘互攀援,足巡回途目欲旋。
两腋风生似掖扶,绝壁云遮失泯眩。
灵山惜别如乍逢,凝岚积霭开重重。
丹厓却转围绀殿,翠微深处闻斋钟。
未央长信巳迁改,慈光香火千年在。
碧桃花开绕石塔,砂溪水流环法海。
经丘历广重踌躇,却望青峰即画图。
襞褶云衣看叠嶂,微茫雪径认天都。
六六莲峰倚林樾,叹息青莲久芜没。
曾听当时吴会吟,惟有黄山碧溪月。
【译文】
从天都峰的山腰上走,我来到莲华峰下吃午饭。然后到慈光寺休息一下。再下山经过汤口。
天都峰高峻险要,无法攀登,只好从腰部和胸部系上绳索,才能上去。
莲花峰下的小路很狭窄,风在吹拂着蓬草,吹得我不得不勒缰回马。
山路曲折迂回,千回百转,攀援而上。我的脚尖在转动,我的眼睛在旋转,好像在看一幅图画。
两臂夹着风,好像被掖扶,绝壁上云烟遮住了我的眼睛,我几乎看不见路了。
灵山是那么美,我舍不得离开;然而又是那么陌生,我仿佛是第一次看见它。
浓密的岚气凝结成层层的云雾,环绕在绀殿的四周。翠微寺深处传来斋堂的钟声。
未央长信殿已经迁移改建,而慈光寺香火仍然延续千年。
碧桃花开绕着石塔,沙溪水流环绕在法海。
走过丘陵,绕过广漠,我心中踌躇满志:再朝前面看,青峰就是画中图。
叠嶂层峦如云衣般层层重叠,微微茫茫的雪径,可以认出来就是天都。
六六大顺的莲花峰倚靠着树木荫凉,我不禁叹息说:这株青莲已经荒废很久了。
我听过当时吴地的人们吟唱过这首诗,唯有黄山上的碧溪月色最好。
【赏析】
此诗作于弘治十一年(1498)春,作者游历名胜古迹之后所写之作。首联点出游览路线,由天都峰经莲华峰而下至饭慈光寺,最后抵汤口。颔联描写山路艰险曲折,形容景物奇特幽奥。颈联描绘了山路的艰难和景色的优美。尾联表达了对黄山的眷恋之情以及因别而思、因景生情的感慨。全篇情景交融,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