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春明战齿牙,重重岭树喜周遮。
清流久已沉灰劫,钩党何当指汉家。
树叫钩辀魂刺促,穴衔窭籔梦交加。
分明一滴曹溪水,莫向恒河错笇沙。
【注释】
1.长至:唐时以冬至为岁首,称“长至”;此诗当作于长至前三日。吴门:今江苏省苏州市。龚孝升:字大宪,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官至广西按察使,因与奸党斗争而被杀。诏:诏书。岭南:广东、广西一带的别称。兼简:一并告知。曹秋岳:字左辖,福建莆田人,官至两浙都指挥使。四首:《唐诗百名家编年注评校》作“四首”。其三:即此篇第三首。回首:回头。春明战齿牙:指唐武后时大臣张易之、昌宗兄弟被诛杀事。唐玄宗李隆基曾命大臣在朝堂上互相咬其牙齿以示忠贞不二。重:多次。周遮:遮蔽。清流:喻正直之士。沉灰劫:喻奸佞当道。钩党:指唐玄宗开元末年,宰相姚崇之子被牵连受诬陷,当时朝廷中正直之士皆遭贬谪。何当:何时。汉家:指朝廷,借指朝廷中的正直之士。
2.树叫钩辀魂刺促:树上的鸟叫声,如同人呼号的声音。钩辀,象声词,比喻声音凄厉。魂剌促,形容声音急促。穴衔窭籔梦交加:像鸟巢里衔食的虫一样,梦中都在交相追逐。窭籔,贫瘠的树木。
3.曹溪水:禅宗曹溪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乡,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内。莫向恒河错笇沙:不要在恒河之中迷途失足。笇沙,指迷失方向,引申为误入歧途。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冬,诗人任刑部侍郎时,送友人龚孝升(字大宪)去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诗中写朋友离别时的感旧怀人之情,并表达了诗人的政治主张。全诗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有影响的咏史诗。
第一联:“回首春明战齿牙,重重岭树喜周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回头望着长安城郊那曾经发生过政变的地方——当年武后的禁苑,看到那些密匝匝的松柏树,就像在对我点头致意。这里“回首”一词,既点明了作者的感慨是由眼前景物触发的,又写出了诗人对往事的无限追忆。“齿牙”指牙齿,这里指牙齿,是说回想起来,不禁令人想起当初的政变之事。“周遮”,语出《庄子·齐物论》,意思是说这些树木仿佛在用枝叶遮蔽住自己的嘴巴,好像要阻止我说出什么话似的。这一句诗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上是在借写景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重重”二字,则形象地刻画了长安城郊外树木茂密的特点。
第二联:“清流久已沉灰劫,钩党何当指汉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曾经清澈的河水已经被污染,已经沉没在灰尘之中;奸臣当道的局面也已经到了极点,朝廷中的正直之士将遭到打击和迫害。“清流”指代朝廷,暗指当时朝廷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局面。“沉灰劫”是指那些曾经受到朝廷重用的正直之士,现在已经遭到了打击和迫害,就如同被灰尘所覆盖一般。“钩党”,出自东汉桓帝时的故事,指的是那些依附于宦官的权贵,他们之间相互勾结、互相倾轧。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讽刺当时朝廷内外奸臣当道、正直之士遭到打压的现象。“指汉家”则是诗人对朝廷中正直之士遭受打击和迫害表示同情和关注,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第三联:“树叫钩辀魂刺促,穴衔窭籔梦交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树上鸟儿的叫声听起来像是人在呼喊救命,那些贫瘠的树木似乎都在梦中相互追逐着。“树叫钩辀魂刺促”,这句诗运用了象声词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通过描绘鸟儿的叫声和梦境中的追逐来表达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穴衔窭籔梦交加”,这句诗则通过对鸟儿在树上筑巢的情景进行描写,来表现诗人对于朝廷内外奸臣当道、正直之士受到打压的担忧和忧虑。
第四联:“分明一滴曹溪水,莫向恒河错笇沙。”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只有一滴水珠,但它却能分辨出来;不要让这滴清水在恒河中被污染啊!“曹溪水”是佛教禅宗的发源地,这里用来比喻那些具有真知灼见的人。“莫向恒河错笇沙”则是诗人对自己的要求,希望人们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这里的“错笇沙”是指被污染的水,暗指那些浑浊不堪、失去本真的事物或观念。诗人通过这句话来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诱惑所迷惑。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描绘长安城的树木、鸟儿的叫声等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在结构上也较为严谨,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中间过渡自然。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典故和词语,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内涵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