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韩残破似辽西,并海缘边尽鼓鼙。
东国巳非箕子国,高骊今作下句骊。
中华未必忧寒齿,群虏何当悔噬脐。
莫倚居庸三路险,请封函谷一丸泥。
诗句原文:
三韩残破似辽西,并海缘边尽鼓鼙。
东国巳非箕子国,高骊今作下句骊。
中华未必忧寒齿,群虏何当悔噬脐。
莫倚居庸三路险,请封函谷一丸泥。
译文:
朝鲜半岛(三韩)被破坏得就像辽东地区一样,沿海地区到处是战争的鼓声和战鼓。 现在的朝鲜(东国)已经不是古代的箕子国的了,现在的高骊已经成为了下句骊。 中国并不需要担心寒冷的牙齿,敌人会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后悔。 不要依赖居庸山脉的险要地势,请求封住函谷关,用一块小小的泥土就能阻止敌军前进。
注释:
- 三韩:指朝鲜半岛,古称“三千里”。
- 辽西:指辽东地区,泛指中国的东北部边疆。
- 并海:指沿海一带。
- 鼓鼙:指战鼓和战旗,古代作战时用以鼓舞士气的工具。
- 东国:指朝鲜半岛,这里指现在的朝鲜。
- 箕子:古代的一个贤人,曾被商纣王流放,后成为朝鲜的始祖。
- 高骊:指现在的高骊,即韩国。
- 下句骊:指现在的下句骊,即韩国。
- 寒齿:比喻国家在困难时期的处境。
- 噬脐:形容事后的后悔。
- 居庸:山名,位于北京西北。
- 函谷:山名,位于河南洛阳东北。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清初诗人钱谦益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朝鲜半岛的战争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忧虑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人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典故,如箕子、高骊等,展现了自己对古代历史的了解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如鼓鼙代表着战争,寒齿暗示国家在困难时期的艰难处境等。整首诗情感真挚,言辞恳切,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国家情怀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