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斗龙拿总不闻,席门帘阁看浮云。
鹅笼出入偏藏影,豹脚飞鸣恰聚群。
苇笥家家愁系藉,草堂往往勒移文。
与君话到沧桑事,一笑挑灯已夜分。

注释:

  1. 蚁斗龙拿总不闻,席门帘阁看浮云:蚂蚁打架,龙被抓住,都听不到声音,只看到天上的浮云。
  2. 鹅笼出入偏藏影,豹脚飞鸣恰聚群:在鸟笼进出时,影子总是隐藏在角落;豹子奔跑时,发出的声音恰好聚集在一起。
  3. 苇笥家家愁系藉,草堂往往勒移文:每家的竹筐都被忧愁地系着,草堂常常被勒令更改文章。
  4. 与君话到沧桑事,一笑挑灯已夜分:与你谈论到世事变迁的事情,笑声中已经过了夜晚。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了中秋时节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的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沧桑变化的感慨。
    首句“蚁斗龙拿总不闻,席门帘阁看浮云”,描绘了中秋节时的宁静景象。蚂蚁争斗,龙被抓住,都听不到声音,只看到天上的浮云。这两句诗以自然界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中秋时节的宁静和祥和。
    第二句“鹅笼出入偏藏影,豹脚飞鸣恰聚群”,则进一步描绘了中秋时节的自然景观。鸟儿在鸟笼里出入时,影子总是隐藏在角落;豹子奔跑时,发出的声音恰好聚集在一起。这两句诗以动物的行为为线索,通过细节的描述,展现了中秋时节的自然之美。
    第三句“苇笥家家愁系藉,草堂往往勒移文”,则进一步描绘了中秋时节的人文景观。家家户户都把竹子做成的箱子挂在门口,草堂常常需要改变文章。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人们的行为,反映了中秋时节的社会氛围。
    最后一句“与君话到沧桑事,一笑挑灯已夜分”,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与友人一起谈论世事变迁的事情,笑声中已经过了夜晚。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对话的情景,展现了中秋时节的欢乐和温馨。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风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理解。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