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楼映好春,朱颜绿发紫纶巾。
少年曾儗龙头客,此日真成鹤背人。
后土祠前花似玉,轩辕鼎里汞为银。
竹西歌吹重城月,烂醉从他淮海尘。
这首诗的作者是汪遵,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豪迈激昂,语言简练有力。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十里红楼映好春,朱颜绿发紫纶巾。
- “十里红楼”可能指的是一座美丽的建筑或者一个繁华的地方。“映好春”意味着这个地方在春天的时候显得格外的美丽。”朱颜绿发”形容的是人们的青春和活力,”紫纶巾”可能是指一种紫色的头巾,象征着地位或者身份。
- 少年曾儗龙头客,此日真成鹤背人。
- “龙头客”可能是指一种尊贵或者高贵的身份,”鹤背人”则是一种比喻,可能指的是一个人像鹤一样独立而高洁。这里的”儗”字有模拟、拟的意思,可能表示过去的自己曾经有过这样的理想或者抱负。
- 后土祠前花似玉,轩辕鼎里汞为银。
- “后土祠”可能是一个供奉土地神的庙宇,”玉”可能是指土地神的象征,”汞为银”则是一种比喻,可能表示某种物质或者元素的价值被低估了。
- 竹西歌吹重城月,烂醉从他淮海尘。
- “竹西”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一个地方的名字,”歌吹”可能是指音乐或者其他的声音。”重城月”可能是指夜晚的城市,”烂醉”则是一种状态,可能表示某人喝醉的状态或者某种放纵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状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理想的态度。诗中的”十里红楼”、”朱颜绿发紫纶巾”等形象,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龙头客”、”鹤背人”等比喻,则是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于现实的反思。整首诗给人一种豪迈激昂的感觉,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理想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