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气和风应候来,王春元朔并相催。
故知青帝攒新令,不是天公厌两回。
受岁酒应羞白发,向阳花欲笑寒灰。
钓船游屐须排日,先踏西山万树梅。
【注释】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元旦。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0度。应候:应时。王春元朔:指农历正月初一日。并相催:一同催促。青帝:春神。攒新令:准备新的命令。不是天公厌两回:并非因为天公(春神)嫌烦。受岁酒:饮岁酒。羞白发:因青春而发愁。向阳花:迎着日光开放的花朵。欲笑寒灰:好像要笑那些已经死亡的灰烬。钓船游屐:泛指游览山水之乐。屐:木制底的鞋,这里指穿木底鞋。须排日:必须安排时间。先踏西山万树梅:先去西山看万树梅花。西山,在今北京西郊。
【译文】
新春到来,和风暖日,万物复苏,人们欢欣鼓舞。
我知春神已备下迎接春天的新命令,并不是天公厌其烦而两次推迟春光的到来。
人们饮岁酒,应为青春而发愁,但看到迎着阳光开放的花朵,又似在讥笑那已经凋谢的枯枝败叶。
泛舟游山赏梅,必须安排好时间,去西山观赏万树梅花。
【赏析】
《崇祯元年元日立春》是明代著名诗人于谦所作。于谦是明朝后期一位很有作为的名臣、诗人。这首诗是他辞官归乡后所作,诗中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首句“淑气和风应候来”,点明立春节令的气候特点,以自然现象来写人的心情。“淑气”指温和的气候,“和风”指柔和的风,都是美好的象征。一个“应”字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的喜悦心情的呼应。次句“王春元朔并相催”,“王春”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朔”是指农历正月初一日,两者合称“王春元朔”。这里的“催”字,有催促、催促的意思,也有提醒、提醒的意思。诗人在这里用两个动词连用,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心情。第三句“故知青帝攒新令”,青帝就是春神,这句的意思是说,知道春神已经在准备迎接春天的新命令了。“故知”二字,表明了一种肯定的语气。
第四句“不是天公厌两回”,这一句中,“天公”指的是春神,也就是春神厌倦了多次重复的旧景;“两回”指两次。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热爱。
第五句“受岁酒应羞白发”,“受岁”是享受春天的意思,“受岁酒”就是喝着春天的美酒,应该感到惭愧的是那些白发的人。“受岁酒”这个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老年人在饮酒的情景。同时,也让人感到了岁月的无情,时光的飞逝,让人感叹不已。
第六句“向阳花欲笑寒灰”,这句诗中的“向阳花”指的是那些迎着阳光开放的花儿,“寒灰”则是指那些已经死去、被风吹落在地上的花瓣。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表现出了生命的力量和活力,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最后一句“钓船游屐须排日,先踏西山万树梅”,这句诗中,“钓船”、“游屐”都是指游玩时所乘坐的船只和鞋子,“须排日”表示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西山”则是诗人游玩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好好欣赏春天美景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