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三径少追扳,中有高人善闭关。
忙为市南行药去,闲从城北讨春还。
斋时妇料供僧米,画里儿皴过雨山。
寄语道旁名利客,青门原只在人闲。
【注释】
蓬蒿:草木丛生的地方。三径:指庭前的小路,常用以比喻隐居的处所。高人:品德修养高超的人,这里指陆墓邵叟。善闭关:善于闭门不出。市南行药:在市南买回药材,准备行医济世。闲从城北讨春还:在城北寻找春天。讨春,即“寻春”,寻找春天的意思。斋时:斋饭时,吃午饭的时候。供僧米:供养僧人,给僧人们准备斋饭。儿皴过雨山:形容山色经过雨水的滋润而显得更加苍翠。皴,是形容山石纹理的名词。道旁名利客:路边追逐名利的人,名利客,指那些追逐名利的人。青门: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原只在人闲:原来只是在于人闲无事时。闲:悠闲的意思,闲人。人闲:闲散的人,指隐士。
【译文】
蓬蒿草野中那片三寸之地很少有人去追攀,那里有位品德高尚的人善于闭门不出。他忙里偷闲为市南买回药材,闲暇时光又从城北寻访春意。斋饭时妇人们为他准备供养僧人的米粮,画里有儿郎被山雨淋得皱起皮肤。寄语路边那些追逐名利的人,青门原只存在于闲散之人之中。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这首诗写陆墓邵叟是僧弥之父。
首联“蓬蒿三径少追攀,中有高人善闭户”二句,描绘的是隐居生活。诗人用“蓬蒿”二字点出环境的荒凉,表明主人公选择隐居的原因——远离尘嚣、归真返朴;接着用“三径”点明隐居地的狭小,进一步衬托出其清静、淡泊的心境;“少追攀”三字更是直接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和态度。
颔联“忙为市南行药去,闲从城北讨春还”二句,描绘的是世俗生活。诗人先用“忙为市南行药去”一句交代其行医之由,然后用“闲从城北讨春还”一句来反衬其生活的艰辛。这两句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其中,“忙”字表现了人物的忙碌;“闲”字则表现出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反映出其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不满。
颈联“斋时妇料供僧米,画里儿皴过雨山”二句,描绘的是寺院生活。诗人先用“斋时妇料供僧米”一句交代了寺院的饮食情况;然后用“画里儿皴过雨山”一句来描绘其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里的“画里儿”指的是寺庙中的僧侣们,他们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却充满了诗意。
尾联“寄语道旁名利客,青门原只在人闲”二句,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鄙夷之情。诗人用“寄语”一词将读者引入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不屑一顾。
整首诗通过对两位人物的不同生活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