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翁戏咏恼人香,京雒居然压众芳。
风味为君传谱牒,晶明终自恨平章。
钗头雪色消金缕,帐底春心启蜡房。
莫以黄中笑栀貌,狗蝇今日遍江乡。

【注释】

①蜡梅:腊梅花,即冬末春初开花的梅。

②“涪翁”句:指诗人自喻为涪翁(杜甫号),以自嘲之笔戏咏蜡梅。

③“京雒”句:指京城洛阳和雒阳一带的花卉,竞相开放,以压倒其他花卉。京洛,指京城洛阳。

④“风味”句:说蜡梅的清香,可以传到谱牒上,成为传宗接代的凭证。风味,这里指香气。谱牒,古代记载世系、姓名及事迹的书。

⑤“晶明”句:说自己虽然明亮,但终究不能像蜡梅那样,在花中自谦自抑。晶明,晶莹明亮。

⑥“钗头”句:用《诗经·卫风·木瓜》中的典故,借物抒怀,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之情。黄鸟,这里指情人,因黄色是黄色鸟的本色。金缕,用金色丝线绣成的花纹。钗,妇女头上的装饰品。

⑦“帐底”句:写女子在帐子底下的心意,启蜡房,指打开蜡烛,象征女子的心事被烛光照亮。蜡房,蜡烛燃烧时所照之处。

⑧“莫以”句:意思是不要拿栀子花来讥笑我,狗蝇今日遍江乡的意思为不要拿苍蝇来嘲笑我了,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狗蝇,一种讨厌的昆虫。

⑨“黄中”句:黄中,黄色的中间部分,比喻人的脸色。

⑩赏析:此诗首联起势不凡,颔联承前,颈联写景入情,尾联点题,全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颔联两句互文见义。京洛竞芳,自然胜过其他花卉,这是就其总体而言;而“压众芳”者,又非仅仅指花朵,而是包括芳香在内。“压众芳”的,除了花朵外,还有芬芳的气息,这气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作者却巧妙地把它比作“谱牒”,说它成了后人继承的世系,从而突出了蜡梅香气的特殊价值。这种写法,虽属拟人,却极富创造性。

颈联两句是紧承颔联而来。“钗头雪色消金缕”,写的是一枝腊梅盛开时,那晶莹洁白的花蕊,宛如一朵朵白雪镶嵌在枝头;而当蜡梅含苞待放时,那金黄色的花蕊犹如一串串珍珠串挂在枝端。这两句话,既写出了腊梅的美丽动人,也表达了诗人对腊梅的喜爱之情。“帐底春心启蜡房”,“启蜡房”三字,既形容了蜡烛燃烧时的情景,又暗指了女子心事被烛光照亮的情景。

尾联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莫以黄中笑栀貌”,是说不要拿栀子花来讥笑我。栀子花与蜡梅同属木本植物,且都是常绿灌木,故可互相比较。然而栀子花开时,花蕊洁白无瑕,花瓣纯黄;而蜡梅含苞时,花朵洁白,花蕊金黄色,两者各有特色,不可混为一谈。因此,诗人说不要拿栀子花来讥笑他。“狗蝇今日遍江乡”,是说如今到处都可以看见苍蝇了。这两句既与上句“莫以”构成反意并列关系,又是全诗意旨的收结。

全诗四句一气呵成,毫无冗笔赘词,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