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霭春泥黯黯吹,一灯风雨夜何其。
愁依短檠听更漏,闷拨寒炉记岁时。
好景良宵浑弃掷,暗尘明月费寻思。
猜残灯谜无人解,何处平添两鬓丝。

注释:

癸亥年元宵节夜晚,我在汶上(今山东省汶上县)宿营。

薄霭春泥暗黯吹来,一灯风雨夜何其。

淡淡的春雾和夜色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轻轻吹拂。

愁依短檠听更漏,闷拨寒炉记岁时。

我倚靠着微弱的灯光,听着更漏的声音,心中闷闷不乐地拨弄着火炉,思念着过去的岁月。

好景良宵浑弃掷,暗尘明月费寻思。

美好的时光就这样被浪费掉了,黑暗中的尘埃和明亮的月亮都让人费尽心思去思索。

猜残灯谜无人解,何处平添两鬓丝。

猜灯谜的人都没有理解答案,这让我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两鬓已经泛起了白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癸亥元夕宿汶上的即兴之作。全诗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作者在汶上宿营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

首句“薄霭春泥黯黯吹”,描写了春天的薄雾和泥土的气息,给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感觉。这里的“吹”字,既形象地描绘了春风的轻拂,又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次句“一灯风雨夜何其”,则转入了一个更加沉重的话题。风雨之夜,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使得原本宁静的环境显得更加凄凉。这里的“何其”二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第三句“愁依短檠听更漏”,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心理状态。深夜里,诗人依靠着微弱的灯火,听着更漏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忧愁和不安。这里的“短檠”指的是短小的烛台,而“更漏”则是古代计时器,用以报时。

第四句“闷拨寒炉记岁时”,则转入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诗人在寒冷的夜里,试图通过拨弄寒炉来回忆过去的岁月,却发现一切美好的时光都已经逝去。这里的“寒炉”一词,既指代了实际存在的火炉,又隐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第五句“好景良宵浑弃掷”,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无奈感叹。在这个元宵节之夜,原本应该是欢聚一堂、享受美好时光的时刻,却被无情的时间抛诸脑后。这里的“浑弃掷”三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无奈和失落。

最后一句“暗尘明月费寻思”,则是对现实与理想的反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诗人在欣赏明月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黑暗和尘埃。这里的“费寻思”三字,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又揭示了他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场景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