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前朝谏议祠,春风古道长茅茨。
千秋流恨成甘露,两字惊心是北司。
烽火中宵传紫塞,风霾尽日望彤墀。
登朝自顾颜何厚,欹枕明朝鬓有丝。
昌平州是唐代诗人刘去华的故里。这首诗描述了刘去华在昌平州的生活和感慨。
第一句“不见前朝谏议祠”,表达了作者对前朝历史的缅怀和对过去谏议祠的遗憾。谏议祠是古代官员为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设立的场所,然而作者已经看不到这样的祠堂了。
第二句“春风古道长茅茨”,描绘了昌平州春天的景象,春风拂过古老的道路,长茅覆盖着屋顶。这里的“茅茨”是指茅草覆盖的屋顶,象征着简朴的生活和朴素的情感。
第三句“千秋流恨成甘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长河中的遗憾和感慨。千年的时光已经流逝,那些曾经的美好和悲伤都已经变成了生活中的点滴,如同甘露一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灵。
第四句“两字惊心是北司”,揭示了昌平州的历史背景。北司是指古代皇帝身边的亲信机构,这里用“两字”来暗示其权力和地位之高。
第五句“烽火中宵传紫塞”,描绘了昌平州在战乱中的悲惨景象。烽火是战争的信号,夜晚在紫塞传来,意味着战争不断,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第六句“风霾尽日望彤墀”,表达了昌平州的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风霾是指大风和雾霾,使得人们在白天也看不到阳光,只能望着红色的台阶(指宫廷)度过艰难的时刻。
第七句“登朝自顾颜何厚,欹枕明朝鬓有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来的担忧和对生活艰辛的认识。他担心自己登上朝廷,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自己的容貌和年龄都不再年轻。
整体赏析:这首诗以昌平州为主题,通过描绘昌平州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回顾、对现实的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