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
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
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
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

【注释】

龙虎新军旧羽林:指唐玄宗时,以李亨为元帅的安史之乱平叛军队。八公草木气森森:指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金陵:今南京市,古称金陵。三江:长江、钱塘江和乌程(今属浙江)县江,这里泛指江南地区或东南地区。石马:指石头城(在今南京西北),因建城时有石马而得名。“嘶风”句:意思是说,当风吹过时,石马嘶鸣,使九域阴郁。紫塞:指长安(今陕西西安)。慰天心:安慰天帝的心。长干:指长洲,即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长干里。长干女:长干里的女子。平辽:平定契丹族入侵。捣砧:捣衣的声音。

【赏析】

此诗是杜甫于天宝十四载(755)至十五年间第二次到夔州,作于上元元年(760)。诗人此时已过半百,但壮志难酬,故作《秋兴》八首,借秋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这首诗写于夔州,当时作者正在夔州西郊草堂中居住,看到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感时伤世的名篇。

开头两句:“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这是写诗人眼前的景色,也是写眼前的情景。龙虎:指唐玄宗时,以李亨为元帅的平叛军。旧羽林:指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八公草木”句是说,唐朝的旧政权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草木茂盛的山林。这一句写诗人眼前的景色,也是写眼前的情景。“龙虎”句是说,当年以李亨为首的平叛军,现在也已经是人去楼空了。这两句是写眼前的景物和情景。

第三四句:“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这是写眼前景物的变化。楼船:这里代指安史之乱的平叛军。三江:指长江、钱塘江和乌程县江,这里泛指东南沿海地区。石马:指石头城,在今南京西北。“嘶风”句:意思是说,每当风吹过时,石马嘶鸣,使得整个中国都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这两句是写眼前的景物和情景的变化。

五六句:“扫穴金陵还地肺,埋胡紫塞慰天心。”这是写诗人的愿望和打算。扫穴金陵:指的是清除祸害金陵的叛乱势力。还地肺:指的是恢复金陵的元气。埋胡:指收复失地。紫塞:这里指长安,长安在当时被称为紫关。慰天心:安抚天意。这两句是写诗人的愿望和打算。

最后两句:“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这是写诗人的希望和愿望。长干女:长洲的女子。平辽:平定敌寇的意思。捣砧:指妇女捣衣的声音。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长干岛上的歌女们正唱着一曲又一曲的平辽曲,家家户户都在捣制衣物,一派丰收的喜悦景象。这两句是写诗人的希望和愿望。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开头两句先点明题目中的“秋兴”,再写景叙事。“秋兴”二字既点明季节,又概括了诗的内容。从“龙虎新军旧羽林”起笔,描写了安史之乱后唐帝国衰败的形势和当时长安一带荒凉的景象。“八公草木气森森”句写长安一带荒凉冷落的景象。“扫穴金陵还地肺”句则进一步写出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埋胡紫塞”句写收复失地的盛况,而“慰天心”则是诗人的美好祝愿。“长干女唱平辽曲,万户秋声息捣砧”,则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渲染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与开篇的凄凉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

全诗以景托情,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浑然一体,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思想感情及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心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