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炬明宵宴,兰膏炳烛房。
可怜争扑触,犹欲较低昂。
未许因人热,那能借壁光。
君看焦烂客,仍得坐高堂。
【诗句释义】
- 蜡炬(蜡烛):指烛火,这里用来形容灯火通明。
- 兰膏:香草的汁液。古代用来照明。炳烛:点燃蜡烛。房:房间。
- 争扑触:形容蛾子争相飞扑到蜡烛上。
- 犹欲较低昂:形容蛾子仍想振翅飞翔。
- 未许因人热:不能因为人的热度而燃烧。
- 借壁光:借助墙壁的反射光线。
- 焦烂客:被烧焦的尸体或物体。
- 坐高堂:比喻在高位上享受荣华富贵。
【译文】
在华丽的宴会中,蜡烛点亮了房间。
可怜的蛾子争相扑向蜡烛,还想要低低地飞起。
不能因为别人的热度而燃烧,哪能借用墙壁的光来取暖?
你看那些烧焦的尸体或物体,仍然能够在高处享受荣华富贵。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光彩夺目的夜晚场景。诗中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将虫蛾的形象和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也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冷暖、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