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尾同文彩,緌冠用羽仪。
涂泥羞末品,鸣噪竞高枝。
聒耳荧丝竹,如簧乱鼓吹。
何须诮喑哑,饶舌正堪嗤。
逐句释义
- 蝉:蝉是一种昆虫,通常在夏天鸣叫。
- 貂尾同文彩:貂尾是蝉的尾巴,这里用来形容蝉的颜色鲜艳,如同貂尾一样。
- 緌冠用羽仪:緌(ruí)冠是古代一种帽子,用羽毛装饰,这里用来形容蝉的形状和装饰。
- 涂泥羞末品:涂泥是泥土,末品指下等、低端之物。这里用来形容蝉的栖息地或生活环境。
- 鸣噪竞高枝:鸣噪指的是蝉的鸣叫声音,竞高枝则是指它们争相占据高处。这里的“争”字表明蝉之间的竞争。
- 聒耳荧丝竹:聒耳指的是嘈杂的声音,荧丝竹可能是指闪烁的灯和琴弦,形容蝉鸣声非常响亮,干扰了周围的一切。
- 如簧乱鼓吹:如簧指像乐器中的簧片,乱吹则是混乱的吹奏。形容蝉鸣声杂乱无章,就像乐器中杂乱的音调。
- 何须诮喑哑:诮(qiào)哑指的是口吃或声音嘶哑。这里表示蝉鸣声并不需要像人类那样说话清晰,因为它们的鸣叫本身就是自然的声音。
- 饶舌正堪嗤:饶舌指多话、啰唆。嗤(chī)笑指嘲笑。这里表示虽然蝉鸣声吵闹,但它们的存在本身也是有趣的。
译文
- 蝉的尾巴如同貂毛一样艳丽,它们的帽子上用羽毛装饰。
- 蝉在涂泥中居住,这在低等生物中是很常见的。
- 它们的鸣叫声音响亮,争相攀爬到树的最高枝头。
- 蝉的叫声让人感到烦躁,就像是灯影和琴弦发出的嘈杂声音。
- 蝉的鸣叫杂乱无章,就像乐器中的不协调音符。
- 蝉不需要像人类那样清晰地说话,因为它们的叫声本身就是自然的旋律。
- 虽然蝉鸣声吵闹,但是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蝉的描述,展现了蝉的生命力和自然美的和谐共存。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蝉的特点和习性生动地描绘出来,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生命的多样性。同时,诗人对蝉鸣声的描述,既体现了对蝉的喜爱和尊重,也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