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林曾诧翠玲珑,𣙜署光凝拄笏雄。
半壁烟岚矜玉立,一帘香雨罥花丛。
筠依夕影寒生碧,苔掩秋棱色印红。
自是珠宫分蕊出,坚贞应与使君同。

芙蓉石

郁林曾诧翠玲珑,𣙜署光凝拄笏雄。

半壁烟岚矜玉立,一帘香雨罥花丛。

筠依夕影寒生碧,苔掩秋棱色印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芙蓉石的形态、色彩和特点,表达了对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首句“郁林曾诧翠玲珑”,诗人回忆起在郁林时期曾经赞叹过芙蓉石的美丽,它如同翡翠一样晶莹剔透,玲珑可爱。这一句既描绘了芙蓉石的外观特征,也表达了诗人对它的欣赏之情。

第二句“𣙜署光凝拄笏雄”,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芙蓉石在阳光下的光影效果,如同一位威严的官员手持笏板般威武。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芙蓉石比作一位有权威的人,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第三句“半壁烟岚矜玉立”,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芙蓉石的姿态,如同半壁上的一块玉石矗立着,显得庄重而高雅。这句诗通过对芙蓉石的描写,展现了它的美丽与高贵。

第四句“一帘香雨罥花丛”,诗人用“香雨”来形容芙蓉石上的水滴,如同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罥”字,形容水滴挂在芙蓉石上的样子,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感。

第五句“筠依夕影寒生碧”,诗人再次描绘了芙蓉石的影子,仿佛是一根笔直的竹子倚靠在夕阳下,呈现出一种清冷的色彩。这句诗通过对芙蓉石影子的描写,赋予了它更深层的意义。

第六句“苔掩秋棱色印红”,诗人描绘了芙蓉石表面覆盖着苔藓,这些苔藓随着季节的变化颜色也会发生变化。这里的“秋棱色”指的是芙蓉石表面的纹理,而“红”则是指苔藓的颜色。这句诗通过对芙蓉石的细致描述,展现了它的岁月痕迹。

最后一句“自是珠宫分蕊出,坚贞应与使君同”,诗人以诗意的结尾,表达了自己对芙蓉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他认为芙蓉石就像一颗珍贵的珍珠从宫殿中绽放出来,它的坚贞品质也应该和使君(古代官职,指地方长官)一样。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芙蓉石的珍视,也寄托了他对自己未来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